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2-08
冯红寅
时光像《西游记》中的哪吒三太子,脚踏风火轮“呼哧”“呼哧”,不知不觉间,又转至一年的旧历年关。
何为“年关”呢?在我看来,“年关”顾名思义,是时间上的一个关隘,跟空间上的关隘(山海关、函谷关)差不多。古人说的年关,进入腊月就算年关开始了,持续到除夕夜,都算年关,甚至一直到元宵节,都在年关的范围。
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年关或曰春节,一直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年关之际,回家团圆成为普天下中国人的最大特点,在外游子无论飘零何方,漫漫归程如何艰辛,都会千方百计奔向家,奔向精神的驿站、幸福的港湾。一年一度的年关团聚,化解了在外游子的浓浓乡愁,也慰藉着漫长岁月在家乡守望而蓄满苦苦思亲之情的无数心灵。
作为一个父亲,时光一进入年关,我就在心中暗暗企盼,希望的嫩芽儿悄悄在心灵中破土而出。期盼孩子们如期归来,希冀美好的日子浸润着团聚的幸福。屈指算来,今年已经是疫情以来第三个春节了,前两个春节都因疫情,阻隔了孩子回家的路。
翘首期盼中,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袭来,裹挟着苍茫云海,于是覆盖中国32个省份的雨雪天气,骤然而至。据央视天气预报,山西南部将有雨雪天气,一时让我心情喜忧参半。
年关临近,雨雪纷纷。它验证了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条谚语——“干冬湿年下(春节)”。对乡村来说,这是瑞祥之兆。我们所处的黄土高原,一个冬天干透的土壤,得到了雨雪的滋润,冬小麦也得到了水的滋养。加之冬雪可以杀死田间的害虫,从科学的角度讲,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是经得住检验的乡土经验。我出生于农家,至今和脚下的土地血脉相连,早已同农民们融为一体,荣辱与共,休戚相连,一种随之而来的喜悦心情充盈心间。到处是湿漉漉的,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水汽,独自行走野外,沁心润肺,格外舒畅。于是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幅幅画面:上了岁数的农人们坐在自家的门洞口,望着灰色浩瀚的天宇,互相交换着喜悦的眼神,满是皱褶的脸上绽开笑的花朵,各自嘴角噙着一柄旱烟杆子,在袅袅升腾的一缕烟雾中,憧憬着明年丰收的年景;年轻一辈的农民,则会两三人,喝着小酒,谈天说地。他们内心是万千的舒坦、幸福。
同时,一丝淡淡的忧伤爬上我的心头。这持续多天连绵的雨雪,会不会导致交通瘫痪?如果大自然再次发威,可能的雪灾会像平地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一样,也许会像倏然山崩地裂形成海沟一般。那么亲人想团聚,只能“望而生叹”了。
所幸,时令已是四九与五九交替之际,气温上升,飘飘扬扬降临人间的雪雨,在城市一落地,随之就化为雨水,而那残存于树枝上、轿车上的雪被也支撑不了多久;在广袤的乡村、田野,白皑皑的落雪,翌日便消遁于无形。
于是心中欣然,似乎亲人间团聚的日子就在眼前。
夜阑人静,午夜梦回,脑海中竟然进行了一番角色转换,似乎自己成了在外的游子。于是中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经典的乡愁诗词在思想中,轮番浮现。
唐代,从家乡蒲州走出的,被誉为“诗魔”的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中,表达出佳节浓厚的思乡怀亲之情。被誉为“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一代文豪柳宗元,一生究竟有无回过河东,至今是解不开的历史谜团。然而他在《晋问》一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化不开的一抹乡愁。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而“家书抵万金”成为不朽的千古名言。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宋之问,撇开诗人的人品不论,《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一首小诗,尤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传神,它以独有的乡愁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引起了天下人情感上的共鸣。
这些诗词,细腻而深刻表达出诗人们的乡愁,通过诗词的品读,我们直达诗人内心深处,体验了普天下在外游子共有的“乡愁”情感。因而,年关时节在外游子“归心似箭”的心情,也有了最好的注脚,浓厚的乡愁情结,也得以安顿。
年味日浓,年关更近。然而,最终得到了儿子们的消息:回家无望,就地过年。
这一次,不是关山重重,遥远的空间阻隔,不是风雪载途,无情的自然因素阻隔,而是疫情,还是疫情,竟然又是疫情!这一神秘的病毒,来无踪,去无影,像无形的杀手,危害国人第三个年头了,成为人类共同的“敌人”。近一段时间,国外疫情,肆意泛滥;国内疫情呈多点爆发,西安、天津、河南……就地过年,成为多地的共识,也成为国内百姓的痛点和无奈的选择。我的心情因失望而伤感。
近几天,从书本上阅读了一些资料,驱散了疫情笼罩于我心头的层层阴霾,心灵的天空复又“阳光灿烂”。这是一则关于钱伟长的励志故事。钱伟长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少年时代,他就在文科方面展现了特异的禀赋,青年时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是妥妥的学霸。刚入学,随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这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他最终下定决心,转学物理系。尽管理科是他的弱项,但他经过努力,在清华大学毕业时,名列物理系第一名。另一则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被亲人误解,父亲到死不知其做什么工作。他们的故事,给我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他们的人生中有所舍弃,个人虽长期受点委屈也在所不惜,他们的追求和行为,最终为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仰!
这些国宝级人物,事迹感人,崇高人格,高山仰止。由此看来,人生可贵之处,在于勇于“舍弃”,有“舍”才有“得”。疫情当前,一个个普通人,如果都能响应当地政府的倡议,做到“就地过年”,拥有大局观念,暂时放弃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让位于一城一地百姓的安康,那么14亿中国人,将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
此刻,我内心涌起了这样的念头,让亲情、友情、同学情、乡情……都暂时封存;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驱散疫情的寒意,带来人间的温暖;让苏轼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国人年关之际相互间美好的祝愿!
待到疫情驱除,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人类共享安康时,我们再尽情相拥,共享人间温情!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