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2-08
□梁冬
新绛绛州大堂内镶嵌着一块“文臣七条”碑,这块碑起自宋代。把“文臣七条”碑嵌于州府大堂,在全国还是首创。
绛州大堂曾为唐代张士贵的帅府,薛仁贵也正是从这里应募从军,成为一代名将。“文臣七条”居大堂一隅,嵌于北壁东侧,为州府官员座右,恰似座右铭,该碑高1.09米,宽0.67米,楷书端正,内容如下:
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文臣七条”只有言简意赅的139个字,警示着官员,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沁人心田,就像我们党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廉政建设若干规定一样,令人肃然起敬。
石碑历经900多年的岁月,上面的字迹已不那么清晰,但此刻它的警示与座右铭意义依然。“文臣七条”嵌于此,且仅此一处,更像无言的长者,注视着官员,似有形的条例,规范着官员的行为。
“文臣七条”是古训,也是经验总结,古为今用,取其精华,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
“文臣七条”在那静静地竖着,有多少人观赏,数不清了;有多少达官自省,数不清了。它好像一面高悬的明镜,一双明亮的眼睛,鞭策过前人,鞭策着今人,也将鞭策着后人。新绛曾有一位县委书记刚上任时,他一没有高谈阔论,二没有立什么誓言,第一件事是把班子成员带到“文臣七条”碑前,诵古喻今,之后又把“文臣七条”拓下装裱,贴在办公室。他的用心不言自明,是要为官者自律,以此为镜鉴。
古人把戒律“刊石或书厅壁”,如同明镜高悬。今天,各级党政干部把党员标准、干部准则、廉政制度贴在墙上,刻之以心,警示自己,接受群众的监督,与古圣先贤有相通之处。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