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1-07
□记者 杜磊 通讯员 李莉
孩子们表演传统项目打花鞭
为切实把“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这个学期,垣曲县新建小学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中之重。该校在教学楼楼道精心设计了百年党史系列展板,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唱革命歌曲、观红色电影,开展“感党恩、跟党走”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坚持晨诵暮读 传颂中华经典
读书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该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推进国学经典诵读。1至2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以国学发蒙,立身养性;3至4年级诵读《千字文》《论语》等诗文经典,扬中华精神,立命养志;5至6年级诵读《论语》《道德经》,通过知行合一,塑造儒雅风度。每天下午的阅读课,师生共读走进中华经典,增加了阅读量,强化了语感,夯实了语文功底,提升了综合素养。
强化劳动教育 担负社会责任
新建小学利用学校空余场地,创建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在每周二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基地养殖鱼类、种植瓜果蔬菜,通过观察、体验、实践,提升劳动技能。此外,在每月的第一周开展卫生扫除,第二周礼仪教育、第三周劳动比赛、第四周社会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寻、访、行、悟”。
为拓宽学生学习兴趣,该校聘请专业教师,开设戏曲、花鞭等课程,做到传统文化学习课程化、常态化、特色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