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曲坛“西河世家”:马连登一门风雅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1-06

□孙福海

天津曲坛有两个马姓“世家”,一个是马三立“相声世家”;一个是马连登“西河世家”。

1928年,马连登全家来到天津,居住在西河艺人聚集地——西广开余庆里。他十分注意向同行学习,对各家之长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他与女儿马增芬长期在丹桂书馆演唱,颇有影响。尤其是1935年,年仅14岁的马增芬,应上海英国百代唱片公司邀请灌制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唱片,表现出众。当时资方附带一个苛刻的条件,要求演唱要一气呵成,不许出错,出了错需赔偿5块大洋的蜡版钱。马增芬录唱片一气呵成,名声大振。20世纪40年代,马连登与几个女儿在津同台演出,被称为“马家专场”。评论界有“马连登一门风雅”的赞誉。

中央广播说唱团成立后,首先邀马增芬加入,侯宝林、刘宝瑞、孙书筠、马增芬成为该团“四大金牌”。当时,马连登与其余子女在津演出,中央广播说唱团也特别希望马连登加入,便派干部王决到津相邀。一天上午,马连登在书馆演唱完《隋唐》,王决就和他谈及参加说唱团干革命的事。王决问:“您对每月工资有什么想法?”马连登笑了笑,说:“解放了,翻身了,我们就应该歌唱共产党,歌唱新社会。至于工资嘛……”说着他掏出一张卡片,是工会会员证,背面记载着他每月的收入,是为缴纳工会会费作为参考用的。当时,艺人演出收入全部归己,加入天津市文艺工会交会费也是自愿。王决看了看他近半年的个人收入,最少的时候是每月450元,最多的时候是每月550元,一般都是每月500元,不觉吸了口凉气,说:“连登同志,您每月的收入可真不少。不过,要参加革命,可没有这么多,工资顶多和马增芬一样,每月120元。您有什么意见吗?”听了这话,马连登有些激动:“我参加中央文艺团体是为了革命,不是为了挣大钱,够吃饭的就行啦。每月工资120元,我同意!”就这样,他抛开个人名利,从天津奔赴北京,参加了中央广播说唱团。(《今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