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20
□鲍杰
深圳七旬伉俪袁立山和袁彩云开房车周游全国,他们觉得自己浪漫而幸福;陕西渭南81岁的李长聆义务修家电7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头。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以确定的是,不同的幸福观会决定人们对退休生活的选择,会影响退休生活的质量。哪些幸福观值得肯定和学习呢?
卖掉房子 换房车旅居
一车两人、阳光美景……这是专属深圳73岁袁立山和71岁袁彩云的浪漫和幸福。这对夫妇在退休后卖掉房子,花了42万元购置房车,撇下前半生的功名利禄、柴米油盐,开始了房车旅行。
47年前,袁立山在长沙遇见了从事幼师工作的袁彩云,两人一见钟情。他们领证后,选择去桂林旅行结婚。那次旅途给他们的新婚生活增添了许多幸福感,于是,两个人决定每年都要出去旅行一次。岁岁年年,他们携手走过了不少地方。其实,袁立山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当过码头工人,也开过叉车。后来,袁立山带着袁彩云去深圳定居,他成为一名广告摄影师。生活条件好转,袁立山对妻子承诺:“等我们退休了,我一定带你看遍所有的风景。”2018年,老两口卖掉房子,正式开始了属于他们的房车旅行。夫妻俩沿着国道开,去了全国20多个省份。他们看到喜欢的风景就停下来住上一段时间,和当地人同吃同住,“我们和一般的旅行不一样,我们是旅居,是一种浪漫的生活方式”。
义务修家电 修出幸福感
袁立山夫妇的幸福在路上,陕西渭南李长聆的幸福在摊位,一张桌子,一堆家电,就是81岁李长聆的幸福源泉。
李长聆当过汽车兵,退役后当司机,自学了电器修理技术。2014年,李长聆因伤退休多年后,决定发挥爱好和所长,免费给市民修理电器。每天早上8点,他准时推出修理车,撑开小门面,等候送修的电器上门。家电更新换代的速度在加快,李长聆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遇到一些新的家电不知道怎么去修,他就拿起手机,通过短视频学习,掌握新技术。这些年来,李长聆的善行得到了大伙的认可。他头上戴的帽子,身上穿的大褂,都是大伙送的。今年3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而李长聆说,给大伙修东西七八年,他每天收获最多的是“谢谢”,这让他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老头”。
改变自己 等幸福来敲门
“发挥余热,享受生活,能使人快乐的,就是老年人的幸福感所在。”中南大学心理学教授郭平认为,不少老人自认为过得不幸福,是因为生活的固化、行为的保守,更有些人沉浸在一些负面情绪和失败的人生经历当中。“事实上,老年人幸福感的获得门槛并不高。”郭平建议,老年人要抱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积极尝试新鲜事物,与当下生活接轨,如学习新技能、加入老年团队,或是发挥余热,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自然会收获幸福。
当然,不少时候,幸福也是需要努力争取的。四川德阳62岁的李茹萍曾自认是个不幸的人。她早年下岗,半辈子忙碌打工养家。而且,她与老伴感情不好,碍于孩子的感受,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她本以为熬到儿子成家,就能获得幸福。但是,儿子成家后,忙于小家庭,让李茹萍觉得受到冷落。李茹萍向儿子抱怨,却被儿子吐槽她“牢骚太多”。后来,在老同学的影响下,李茹萍走出家庭小圈子,学跳舞学唱歌,生活充实,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儿子夸她,连老伴也开始关注她,时常去看她和队友演出。李茹萍觉得,幸福在慢慢靠近她了。 (《快乐老人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