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2-17
据新华社兰州12月15日电(记者 白丽萍)记者15日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在对天梯山石窟进行搬迁壁画彩塑修复过程中,发现一幅完整的北凉飞天壁画。
据了解,天梯山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北凉时期的飞天壁画,在时间上早于人们熟知的敦煌壁画。受历时久远、制作方法等因素影响,保存完整的北凉飞天壁画较为罕见。
相关专家介绍,不同于人们印象中轻盈飘动、凌空飞舞的优美飞天形象,北凉飞天壁画无论在线描、设色、晕染、造型以及神情、意态等方面都很纯熟,给人以“朴拙”的感觉,这不是绘制技巧的问题,而是早期佛教壁画艺术的独有特点。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文物研究室主任蔡建宏介绍,此壁画位于第四窟中心柱背面第一级塔柱上沿处,整幅壁画面积约为0.6平方米。壁画中自下而上共出现了三身人物形象:最下面一身残缺,仅存双眼至头顶部分;中间一身为胡跪式供养菩萨形象;上层为完整的横式飞天形象。
蔡建宏说,此身飞天的发式、五官、面形、胸饰、璎珞、披巾、长裙等披戴穿着与1960年揭取的立式提瓶菩萨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菩萨比较文雅沉静并略有纤细文弱之感,而这身飞天则给人以粗犷的感觉。飞天头部向里,双足向外,虽然腰部略有向下弯曲的姿态,但完全像一身横卧在龛外上部的菩萨。
“整幅壁画的绘制风格,采用了‘凹凸画法’。其眉骨及上眼睑,均加白色点染,从而形成了明显的立体效果。从壁画的绘制技法来讲,无论是人物脸面肌肤的用色和晕染,还是表现身体轮廓和衣着褶纹的铁线描,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蔡建宏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