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校园联教的典范”——《对联》杂志社在我市开展“中华对联传承河东行”活动侧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26

■记者 李宏伟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11月19日,在临猗县楚侯学校楼前广场上,师生们迎着冬日的暖阳,齐声吟诵经典名著《笠翁对韵》。阳光下,阵阵诵读声响彻整个校园。当日,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社“中华对联传承河东行”来到被世人誉为“联圣”的明代官员乔应甲的故里——临猗县楚侯乡。在这里,大家对该校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纷纷称赞,同时大家在欣赏了该校师生表演的古典诵读和沉浸式古典故事演绎后,对该校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行为给予高度肯定。

从11月16日开始,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杂志社在社长兼总编辑傅海青的带领下,一行5人,开展“中华对联传承河东行”采风活动,对我市“联教进校园”进行了深入了解,把脉河东联教,促进我市楹联文化更好地服务教育和社会各个方面。

采风团队第一站来到了“全国最佳楹联教育学校”——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随后又来到了“全国优秀教育基地”夏县中学、平陆县直初中以及芮城县南街小学和临猗县楚侯学校。每到一所学校,采风团队都会看校园、查资料、听示范课、座谈交流,重点探寻教育“双减”后,联教工作如何深化的新途径问题。同时在刊物上开辟专栏,连续报道河东联教成果及新征程的新打算。

我市楹联教育起步早、覆盖面广、教学扎实,得到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尤其是近年来,我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抓好全面育人、素质育人,积极开展各种文化进校园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对照各自地域的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楹联教育就是其中一项很有特色的教育形式,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楹联教育学校,如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还有后起之秀临猗县楚侯学校、平陆县直初中等。

近年来,地处乡镇的临猗县楚侯学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联圣”乔应甲故里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挖掘传统,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心灵。该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着力打造“联圣”乔应甲文化传承学校。该校成立了楹联工作室,专门进行联教课程研究,目前该校已经编写了4套联教校本课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楹联学校课程体系。孩子们也在浓厚的联教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

“看了之后,感到很震撼,这样一个农村学校,将文化做得这么好,这么精细,可以说在全国都是领先的,这个学校无论是校园整体规划还是文化设计,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装饰,都体现了精心和精致。同时,课程设计也是细致入微,很有实效,联教从外到内都是一流的。”傅海青说。

本次活动采风团成员、“中国联坛十秀”邹宗德说,楚侯学校是一个特色鲜明的楹联教育示范校,学校的联教有八个特点:有特色,地域特色;有氛围,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有情怀,师生深爱传统文化;有看点,校本课程、教材齐全;有品位,校园设计审美高;有方法,课程、活动百花齐放;有成效,校园文化形成;有远见,提高学校教育有潜力。

“经过这几天的河东行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听示范课、互动交流等方式,各个学校生动展现河东联教的成果,我们感受到运城教育系统的联教特色鲜明、异彩纷呈,很有实效,对促进全国楹联教育更好地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傅海青说,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楹联教育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联教首先是对孩子们一种立德铸魂的教育,从小根植了传统文化的种子,给孩子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基础。其次,楹联对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有益处,尤其是楹联和教育相结合,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氛围活泼,孩子们学习快乐,越学越有兴趣。运城市楹联教育根植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群众基础较好,坚持得较好,这些对于运城文化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