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大同:聚焦转型蹚新路 煤都涅槃绘新图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1-02

大同黄花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灵丘县村民载歌载舞庆祝搬迁后的好日子。

大同制造的轻型飞机。

3D打印的云冈石窟局部在上海展示。

大同成为大数据产业落户我省的优选地。

山西日报记者赵志成报道 近五年来,大同市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行动的精神指引和首要政治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按照十五届市委确定的“136”发展战略,砥砺前行、勇蹚新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同篇章中,全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并坚决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从走出困境、稳中向好,到转型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转折。

|小康路上步铿锵 富民产业兴大同|

一座座新修房屋整齐排列,一项项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个个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金秋十月,进入丰收季节的云中大地,目之所及,一幅幅“秋日丰收图”映入眼帘,一张张朴实的笑脸竞相绽放,乡间田野处处呈现出农民群众脱贫后的幸福生活场景。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市采取高位推动、靶向发力、落实保障等举措,晒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74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1.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其中,在全省首家成立了市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实施“战时七大机制”“七个一工作法”;市级财政共安排资金4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精心挑选的928名第一书记、1452支工作队、4551名驻村干部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牢固树立起“检验干部看脱贫、使用干部重脱贫”的鲜明导向等都是关键所在。

特别是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对大同市黄花产业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称赞“小黄花大产业,很有发展前途”。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政治建设风帆劲 清廉正气满大同|

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特别是市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出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及责任清单、“两级三责法”指导意见,定期听取“两个责任”落实情况汇报等,不断推动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监督责任一体落实、同向发力。全市共问责党组织81个、党员领导干部644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683件、处分8289人、移送司法机关185人。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并不断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人心顺、干劲足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全市共破获刑事案件14961起,抓获刑事作案人员10014人,打掉各类犯罪集团41个,查处治安案件63435起。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市共打掉涉黑涉恶团伙17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89人,破获各类案件1047起。

|生态文明建设不松劲 绿水青山秀大同|

绿水逶迤,青山相向,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漫步大同古城,悠闲的人们来来往往,街道两旁饭香萦鼻,暖意绕心;走进村镇,一栋栋房子干净整洁,错落有致,炊烟袅袅,一幅恬静的人间烟火画卷在眼前铺开。这样的美,对于地处塞北的大同人民来说,得来尤为不易。

数据是最好的标尺。2013年到2018年,大同空气质量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PM2.5年均浓度值和优良天数再次位列全省第一。大同也成为全省唯一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十三五”期间,该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环京津生态屏障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造林任务共计173.4783万亩。而2008年以来,该市建成区新增绿化面积3600多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了点多面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化格局。

2017年,大同市获得“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2018年,实现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变,被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获得“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经济建设后劲足 六新项目落大同|

全面实施“1+4+6”产业振兴工程,坚定实施换道领跑和优势转换战略,着力推动全市工业由“煤电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从“稳煤、优电、上新”的能源工作思路到先进制造、现代医药、大数据、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产业“多业支撑”,昔日“煤电独大”的城市踏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赛道。

近年来,该市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2019年,又启动运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行政审批由“分散”到“集中”;率先实行“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审核员制度。今年1月至6月,该市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74.4%。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5家,增资企业6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72亿美元,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而2021年1月至7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利用外资、实际使用外资更是实现“三增长”,其中实际利用外资部口径完成4990万美元,同比增长30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9.8%,全省排名第二。

| 社会建设重民生 幸福事业乐大同|

该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民生支出达到1327.65亿元,各项民生实事逐一兑现落实,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落地成真。

仅202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67万人;全面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5.6万人取得技能证书,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4173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在高中学校设立班主任津贴、爱岗敬业津贴和校长基金,率先投入专项经费2000万元,组织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开展国内外研学。

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三级医院全部开展日间手术,解决了“住院难、开刀迟”的医患供需矛盾。市县乡村四级远程医疗网络100%全覆盖,分级诊疗信息化监管平台运行良好,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

| 文化建设大手笔 文旅融合强大同|

围绕云冈学研究和云冈石窟保护,全力推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文物保护、文旅融合“五大工程”落地落实。全面启动文化强市战略,特别是古城复兴项目总投资达到数百亿元,如大同古城墙保护修复全面合龙,护城河全线贯通,北魏明堂遗址公园恢复建设工程完工并向公众开放,伴随着一项项古城保护工程的实施,古城文脉更加清晰,历史文化气韵更加彰显。与此同时,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今年5月,我省唯一进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的一部原创舞蹈诗剧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亮相;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连续举办,多种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城市的亮点。

2016年至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8085.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19.93亿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