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②

畅通“微循环” 打造“幸福圈”

——探寻运城建“圈”还缺点啥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10-15

■文图/记者 裴旭薇

如果说城市大型商超是城市商业的“主动脉”,那么社区商业便是“毛细血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不久,我市顺利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这意味着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加持,助力我市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我市在《运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中也明确了将在中心城区10个社区进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先行试点,摸清楚社区“有什么、缺什么”,按照“两年试点,三年推广”的基本要求,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式,以社区为试点主体,建立市、区、街道、社区联创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聚焦补短板,堵塞漏洞,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推动运城高品质社区生活建设,满足运城人民更高品位的生活需求,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运城市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围绕“我市建‘圈’还缺点啥”进行了走访调查,进一步探寻群众所盼所想与政策要求的契合点,更好地服务保障民生。

近日,府东街社区“爱心食堂”里,老年人在排队取餐。

“老年食堂”——老年人吃饭事儿不小

在新闻上看到东城办府东街社区办起了老年人“爱心食堂”,家住人民北路某小区的王爱莲老人羡慕不已。老伴一年前去世了,孩子们又都离得远,她自己一个人的吃饭成了大问题:做少了吃不好,做多了吃不了,很多时候她只能三顿并作两顿,凑合着吃一点。孩子们担心她的身体健康,有时候抽空过来给她做顿饭,或者叫她去饭店吃。“希望我家附近也有适合老年人的食堂,老年人聚在一起吃饭,不会感觉闷得慌,孩子们也不用为我的吃饭问题而担心了。”王爱莲说。

饭店饭菜价位高、太油腻、不好消化,外卖又大都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如今,对老年人来说,似乎只能自己买菜在家里做饭。对此,很多老年人及其子女都渴望能有一个就近吃饭的老年餐厅。府东街社区爱心食堂正是看到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趋势,由社区提供场地,企业运营,面向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据悉,该爱心食堂开业一个多月来,就餐人数不断增加,甚至一座难求,午饭时间最多的一次有160余名老年人前来用餐。

10月9日上午11时,记者在府东街社区爱心食堂“府东颐养”看到,餐厅干净整洁,厨师们已经准备好了营养丰富的午餐,凉菜、热菜共8个,凉拌黄瓜丝、炒粉、西红柿鸡蛋、土豆鸡块等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甜的和咸的两个汤,主食则提供花卷、馒头、米饭等。没过一会,老年人就陆续来到餐厅,有序排队取餐、就餐。而这样一顿热乎又可口的饭菜只需要7块钱,孤寡、失独、高龄老年人及困难家庭、城市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交警等户外劳动者每月缴纳30元钱,就能凭借“爱心午餐证”免费就餐。

今年75岁的贾双全认为,每天早晚饭各4块钱、中午饭7块钱,这个价位和自己在家做饭差不了多少。当天,他和老伴第一次来爱心餐厅体验,无论环境还是饭菜质量都超乎他的想象。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家做需要买菜、做饭、洗碗、收拾,在这里吃饭真是省事多了!而且种类多,吃得好,真是为老年人办实事。”

今年80岁的张凤是独居老人,她从家里走到爱心食堂只需要不到5分钟,如今,她基本不在家里做饭,日子过得更悠闲自在了。“这里饭菜干净可口、样数多,也适合老年人的口味,我在这里吃了饭,走回去睡会觉,别提多自在了,现在的生活就是好啊!”张凤告诉记者,之前,她自己一个人吃饭不是简单煮点面条,就是吃点馒头凉菜,吃不好容易生病,子女也为她担心。

根据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要求,社区商圈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老年康护、幼儿托管等都是政策鼓励的建设项目,目的是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府东颐养”的负责人周俊峰告诉记者,老年餐厅属于微利经营,需要与社区合作由社区提供场地,目前他们与5个社区在洽谈合作事宜。“我们将在老年食堂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康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周俊峰表示,下一步,公司将与更多社区合作,不断增加餐厅数量,还打算建中央厨房,统一采购、统一配餐,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让老年人吃得好、得实惠。

10月12日,中银南路荣河1+1超市,顾客在选购蔬菜。

“农贸市场”——保基本也要顾升级

摆放整齐的蔬果、新鲜实惠的肉类、明亮温暖的灯光、舒缓柔美的音乐、干净宽敞的购物环境,带孩子累了还可以在游乐区稍作休息……这样的“菜市场”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买菜这件事情的所有期待。10月12日,在中银南路荣河1+1超市,市民张女士推着手推车在游乐场外休息,她的小孙女正在游乐场欢快地玩耍。“这个超市的产品以生鲜为主,基本能满足一日三餐所需食材,关键是比大超市菜品丰富、价格实惠,又比农贸市场环境好、服务好,带上孩子也能逛得很舒服。”张女士表示,相比以前每周去八一市场买菜,骑着电动车,拎着大包小包,现在在家门口买菜简直是太方便了。

在大型综合超市和传统农贸市场之间,荣河1+1超市看到了商机:打造室内的“菜市场”。该超市总经理刘明军告诉记者,目前荣河1+1超市在中心城区共有5家门店,主要围绕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提供食材,该超市之所以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主要原因在于便民。“所有门店都在一楼,出入口都设有收银台,全天都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肉食、面条等,售后服务好,超市管理严谨,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刘明军表示,品牌连锁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确保食材质量安全。几年下来,该超市的经营模式得到中心城区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口碑也越来越好。目前,该超市还有两家门店正在筹备中,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社区商圈进行布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年龄较大的人习惯拉着便携推车,去往菜市场买菜。而对于年轻人,则更倾向于去就近的生鲜超市购物。“农贸市场商品种类更多,价格也更便宜,买菜买肉可以货比三家。”今年67岁的王奶奶住在红旗街盐湖城小区,她告诉记者,自己差不多两天要去一次东湖早市。而同样住在附近的35岁的李女士则认为:“在生鲜超市买菜可以推着购物车自由挑选,夏天不热、冬天不冷,不受天气影响,而且统一管理,食品卫生也更有保障。”

南城墙街早市在老运城人的心目中是新鲜、便宜的代名词,多年来为附近的市民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是马路市场,其弊端也非常明显。“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影响道路通行,如果遇上雨雪天气,人们出行都不方便,更别说买菜了,还是室内的农贸市场好。”家住聚财小区的张先生说。

民以食为天。对老百姓来说,农贸市场直接关乎“菜篮子”“米袋子”,也是最基本、最接地气的民生保障场所。让社区居民既能买得到,也能买得好、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这也是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关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消费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运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中就提到,要“满足新时代居民生活消费升级新需求,以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推动社区商业转型升级。”“加快现有农贸市场硬件改造和管理水平提升,支持现有农贸市场按照现代超市经营理念推行生鲜超市化改造提升,制定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化改造指引,提升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

10月14日上午,王浩然在为顾客配钥匙。

“小修小补”——便民服务不能少

“亲人们,谁知道小区附近哪里能修拉链吗?”“谁知道最近的自行车补胎在哪儿?”很多人在社区微信群里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城市快速发展,新城区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街道更宽,环境更优美,但以往随处可见的小修小补摊点却不知何时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包括基本生活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美容美发店等,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即满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

在解放南路与府东街交汇处有一家老杨配钥匙、修鞋门店,靠着精湛的手艺,杨师傅把他的小摊点做成了老字号,有了固定的门店,尽管面积不大,生意却也十分红火。由于其他修理摊点很多都不干了,附近居民便都去他的店里修鞋、配钥匙、修拉链,加上杨师傅干活认真,态度和善,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好。

近日,记者在杨师傅的店里看到,临近午饭时间,却依然陆续有顾客前来。“上了年纪感觉腿弯了,新买的鞋穿着左右高低不平,过来找杨师傅磨一下鞋底。”正在等着修鞋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难免有衣服、鞋子需要修补,现在有的年轻人不穿就扔了,我们这代人舍不得,修一修还能穿很多年。”说话的工夫,杨师傅就磨好了鞋子,李先生穿上一试,舒服多了,付了钱满意地走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中心城区,一些新建小区往往存在“小修小补”缺位的情况。“有次我女儿的校服拉链坏了,小区附近没找到修衣服的店,我还专门跑了差不多3公里的路找了个修衣服的店。”今年年初刚住进学苑北路晋府壹号小区的赵女士说。

一方面是居民有修衣、修鞋、配钥匙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一行从业多年的手艺人也需要借此维持生计。王浩然在中银北路星河广场西口经营一个配钥匙、修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摊点,一个约5平方米的活动房内,两台配钥匙的机器,墙上挂着各式门锁、车钥匙等,活动房外堆放着修自行车的工具,这一片小天地就是王浩然的主要收入来源。王浩然告诉记者,他父亲曾在北京配了30年的钥匙,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跟着学了这门手艺,从部队退役后,他接父亲的班干了15年。15年来,他紧跟时代,先后学习了配汽车钥匙、换指纹锁、修理电动车和电动汽车等技术,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大。

“现在很多地方不让摆摊,以前干这行的很多人都放弃了,现在的‘90后’年轻人觉得干这个不体面,没人愿意学这个,但老百姓确实有需求。”王浩然希望社区可以统一规划维修点,为传统的小修小补服务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既不影响城市环境,又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吃饭、买菜、维修看起来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小事,但却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温度和管理水平。运城试点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期待这项工作能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求,让社区商业业态更加丰富、布局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完善,真正把“便民商圈”打造成“幸福商圈”。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