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如何防治未成年人网络沉迷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10

近年来,熊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令人头疼的“生物”,尤其是在现在互联网的普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必备用品。愈来愈发达的网络游戏让孩子们,沉迷于其中。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发育与学习成绩,还给父母们带来诸多“经济灾难”。

现在因疫情,不少孩子已经开始放假,沉迷网络游戏“在劫难逃”,作为父母应当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而就在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又有哪些条款可以保护儿童?现在就跟随辽宁弘鼎胜律师事务所时蕊律师一起来学习吧!

问:大额度充值游戏,父母如何维权?

答:前不久,杭州的一个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被舅舅看到游戏等级太高,引起他的注意。舅舅知道这一类的游戏只有充钱才能提高等级,一番追问之后得知孩子玩的游戏果然有“猫腻”,便告知孩子的父母查询了账单,孩子从妈妈买的微信里转账近十二万。这些钱都是孩子用来充值游戏以及打赏主播的,并且这个孩子很聪明,连转账记录都删除了。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之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样的情况下,“熊孩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的支付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母可以通过申诉,向游戏公司要求退款,如果游戏公司不积极配合退款,父母可以到管辖地法院提起相关诉讼。虽然游戏公司推出了实名制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和消费,但家长们仍然会遇到防不胜防的各种套路。

问:那如何防治网络沉迷、制止涉未成年人网络欺凌?

答: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规中的内容,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明确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服务的时间。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

问:处理未成年人信息,应征得谁的同意?

答: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规中的内容,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信息,应征得其监护人同意。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采取断开链接等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的传播,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