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无边浓翠的山中冬景——王维《山中》赏析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9-07

王连生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深秋山中特有的景色,歌颂了大自然的鲜丽和秀美,表达了诗人恬淡高雅的生活情趣。宋代苏轼在称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时,便举此诗为例。可见,这首小诗,是得到了人们普遍欣赏的。

首句写山间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名浐水,也称荆谷水。据《长安县志》载,荆溪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向北流入万年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东北入灞水。据此,可知这首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写的。白石出,指秋末溪水清浅,溪底嶙嶙白石都显露出来了。这句诗既交代了荆溪上游的地理形貌,又暗示了写诗的季节和时令。

次句写山上红叶。天气转寒,枫叶经霜变红了。这句诗不是说入冬以后,天气严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而是说刚刚进入晚秋季节,天气转寒,当时红叶尚稀少。这是万绿丛中的几点红叶,它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欣喜渴望之情。“稀”字,写出了树叶由绿开始变红的分寸感,这是深秋山中特有的景色。

以上两句,语言洗练准确,色调鲜艳明丽,描写细腻精巧,境界清幽澄澹,绘出了晚秋山中的静态图景。诗的三、四两句,诗人写出了在山路攀行时的情趣,神韵悠悠,情思缕缕,充满着诗情画意。

元,同原,本来的意思。空翠,空明而苍翠。三、四两句是说,在深山小路上攀行,虽然天气晴朗,根本没有下雨,然而周围是青葱碧绿的树木,头上是苍翠遮日的浓荫,不禁使人感到山色翠绿,欲流欲滴,仿佛要沾湿诗人的衣襟。在这里,状色的“翠”字,似乎含有浓重的湿度和微凉的温度了,也似乎会溢出水分来,滋润着诗人的全身。“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两句,诗人通过强烈主观心灵的直觉感受的描写,巧妙地反映了客观的物象,从而把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转化成诗歌艺术美,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另一方面,从“翠”到“湿”,诗人在意象的营造上跨度很大,巧妙地把抽象的思情具体化和感知化。“翠”本是视觉形象,“湿”是触觉感受,“空翠湿人衣”是从视觉形象的描述到触觉感受的揭示,使人们的各种感觉可以移借和沟通,从而获得一种似幻似真、亦实亦虚的“通感”的艺术效果,读来饶有韵味和乐趣。“翠”和“湿”对于诗歌来讲,只是语言意象的表层结构,而读者在阅读欣赏这首诗时产生的美感情趣,才是诗歌语言意象的深层结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伸展诗歌语言的内在活力,才能增加诗歌意境的美感弹性。著名诗人戴望舒说:“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读《山中》诗,自然产生一种山路有情、怡然自得的乐趣,使人得到一种高雅恬淡、神清气逸的美感享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