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老屋情结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9-06

□高敬杰

退休后,我总想回到孤峰山的怀抱,到那个叫桥头的小山村走走转转。因为,她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那里有我心心相印的亲密伙伴,有我嘘寒问暖的邻里乡亲,有我五光十色的梦幻童年,有我深深浅浅的成长足迹,更有我至亲至爱的父母曾经居住过的老屋!

我出生的高家老宅,已于1992年道路拓宽时被拆迁。父母晚年居住的老屋,是1993年在村里新划的宅基上修建的。虽然母亲去世已23年,父亲去世也16年了,但父母为修院建房昼夜操劳,让我铭刻于心。

1992年冬天,万荣县“村村通油路”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父母口挪肚攒亲手建造的五间北房面临拆迁。尽管难以割舍,但深明大义的父母还是慨然应允。拆去北房后,老宅只剩下一间简易的厨房和半间牛棚。家里原有的家具、农具、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和拆下来的旧椽旧檩,只好存放在队里的一孔破窑洞里。

父母的困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1993年上半年,我开源节流,渐渐有了一些积蓄。7月份,学校放了暑假,我立即和父亲商量,准备在老家新宅基上盖房。

于是,我陪着他先到通化木料市场,挑选了大梁、檩条、椽和做门窗用的口料,顺便在市场的木料加工处,开解成板材。用什么材质,选多大的尺寸规格,开解多少板材,买多少椽檩,这一切,父亲都了然于心,胸有成竹。

接着父亲又找工匠,订砖瓦,搞规划,和工匠师傅一起拉尺丈量下线。当时的农村盖房,还不兴工程队大包,也没有施工机械,工匠只负责砌墙、木活、架梁搭檩、钉椽、披瓦等技术工作,还有好多杂活需要父亲找乡亲们协助,一些辅助设施也需父亲准备。我除了和司机用工具车拉沙、石子、石灰,购买钉子、铁丝等小材料和一些生活用品外,工地上的所有事务都由父亲一人照应。

年近花甲的父亲白天总有干不完的活,晚上又要披星戴月看守工地,历时两月有余,其艰辛可想而知。

母亲也不消闲,找了我一个弟妹做帮手,为工匠和帮忙的乡亲做饭。每天二三十口壮劳力的吃喝,母亲不是蒸包子就是炸油饼,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做,让大伙吃得津津有味,精力饱满。然而,母亲那时已患病在身,支撑她羸弱身体的,就是撑起高家门户的强大信念。

一座高大漂亮的新房终于矗立于村头,村民们连连赞叹。其中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浸透了父母的血汗。

1994年开春后,父亲把新院的另一半开辟成果园,栽种了苹果树、梨树等。他老人家给果树浇水施肥,修剪管理,倾情倾心,自己并未享受多少,留给了子孙享受不尽的新鲜水果。

老家的房屋,虽不是百年老宅,但我愿称其为老屋。因为她是故乡老家的房子,高家百年老宅的传承;更因为她浸透着父母的殷殷心血,寄托着父母的美好期望,陪伴着父母度过了不期而至的短暂晚年。那里有父母的灵魂在不离不弃地守望着,并无时无刻地牵引着我的情愫,给我以温暖,给我以力量。

因此,我虽住在繁华热闹的县城,但更向往故乡老屋的恬静温馨。我尽情打理着老屋的一菜一蔬,精心呵护着果园的一花一木。让这美丽祥和的老屋,陪伴着父母的在天之灵,是我唯一的心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