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19
记者 付 炎 实习记者 李丹凤
张吉有是盐湖区龙居镇东辛庄村人,1945年出生,笔名河东居士。他从盐湖区农机局退休后十多年来,致力于爱国爱家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不仅笔耕不辍、著书立说,还将自家小院打造成为家庭红色教育基地,并不遗余力地四处宣讲家风家训,传承传统文化,树家风倡国风。
退休后的张吉有本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然而他却专注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儿女的支持下,他倾其所有,投资100余万元用于这项事业。他著书立说,出版《田园诗书集》《家书文集》《中华农耕成真梦》《河东关乡张氏家训》等20余部作品,以书为媒,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走进张吉有家,但见门对田园风光,家纳先贤塑像,堂挂四面展板,墙嵌家训名言,俨然一处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红色教育圣地。他家大门北侧的一面大黑板上,整齐的板书随节假日或时政热点的变化而适时更替。进到庭院,右侧面北的一面黑色大理石墙面上,刻有“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台”字样,内镶张氏家训。这一整面家训共有600字,是张吉有把张氏家族流传下来的“忠和、孝悌、耕读、勤俭、积德、行善、诚信、智勇、温良、恭谦”20字家训经反复琢磨和修改后写成的。院内大厅为定期举行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家国情怀大课堂”,本村和附近村村民常来此听课学习。
除了开设红色课堂,张吉有还四处讲学,他在自家车上张贴了“传统文化无偿讲习团”的醒目标语,仅2015年至2016年,他进社区、学校、山区讲家风家训文化课达百余场次。他曾在“八一”建军节前夕,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国情怀红色育英基地八一座谈会”,邀请市德孝文化研究会一行人及一些老革命、老军人出席,深情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张吉有的儿子张剑虹也紧跟他的脚步,致力于家国情怀文化建设。他在北京从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曾为北京和家乡学校捐赠孔子圣像10尊,主编了《中国梦和校长责任》《校园文化新常态》等书并无偿邮赠给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多年来,张剑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自费参观学习优秀家族祠堂文化,还带领团队为北京市顺义九中制作大型校园文化景观。
“大人物常作大贡献,咱小人物也要有小响动。”张氏父子倾一家之财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致力于家风建设的行为,感染了东辛庄的村民,获得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村里一些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也各尽所长,无偿支持张吉有的工作。他们都说,张吉有老先生是东辛庄的骄傲,更是东辛庄人的榜样。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