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8-17
王凯平
8月4日,是新绛县裴社村老党员王玉喜同志安葬的日子。退休老干部王宁忠、杨如松冒着暑热乘车几十里,从县城家里专程回村,与“裴社村红色文化挖掘传承调研组”其他成员以及众多村民一道,为玉喜老人送行。午祭前,王宁忠在葬仪上深情回顾了王玉喜老人平凡、坎坷、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的一生,回忆了几十年前他们俩在村里搭班子一起工作时的情景,讲述了这几年玉喜老人积极参加村里红色文化挖掘调研活动的一幕幕场景……王宁忠感情真挚、言辞恳切,情不自禁、几度哽咽……
王玉喜老人病逝于7月29日,享年90岁。一个月前,他刚刚获颁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实际上,他光荣在党已经63年了。他的父亲王双岐,解放前曾任裴社村农会干部(记账书记)。1946年6月上旬,王双岐不幸被阎匪新绛县二区反动武装抓捕。为保守农会秘密、保卫农民群众利益,在敌人酷刑逼供下,他意志坚强、视死如归,拒不向敌人交出农会账簿,被敌人杀害,成为革命烈士。受父亲大公无私、舍己为民革命精神的影响,王玉喜青少年时代就树立了为人民群众做事、为社会服务的志向,先后加入了儿童团、少先队、青年团。他1958年入党后,历任村农副业加工厂厂长、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等职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栽电杆拉电线装电灯,打通西康沟引水到村,彻底结束了裴社村村民靠点煤油灯照明和摇辘轳汲吊井水的历史,大大改善了全村的基本生活条件。这几年,耄耋之年的王玉喜,老当益壮,不辞辛苦,又参加了裴社村革命烈士事迹和红色史实回忆、收集工作,为这项有着深远意义的工作能够持续顺利展开,并且迭有新收获、时出新成绩,付出了许多辛劳和汗水。
王玉喜老人虽已长眠,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浮现在家人和村民的记忆中,他作为一名老党员的嘉言懿行和高风亮节,将永远留存在人们心中。葬仪现场,贴着多副悼念老人的挽联,其中,村红色文化调研组成员书写赠送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忆往昔,峥嵘岁月出英烈;承遗志,和平年代当模范”“传承优良家风,教育子孙,立德立人;牢记入党誓词,省察自己,为民为公”……
裴社村几位老党员、老干部倡议发起、积极参与、持续进行的村红色文化挖掘调研工作,引起广大村民热情关注。调研组成员周围,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询问了解裴社村革命烈士事迹和红色史实文物挖掘、收集的进展情况,纷纷表示,这是一项振奋人心、教育后代的正能量工作,一定给予全力支持。其中,一位村民当即回家,拿来了他本家伯父的生平简历材料。他本家伯父是1938年离村参加八路军的军队老干部,30年前在外省逝世。新材料澄清了先前关于这位老干部所任军职的误传。另一位村民的父亲解放前任裴社村首任民兵队队长,参加过县独立营东山转移行动,与战友侦察敌情时同敌人发生战斗,光荣负了伤。这位村民也当即将父亲在世时写的个人革命经历材料从家中找出。还有一位老年村民,带着调研组成员到他家里,细看了他保存的战争年代裴社石匠打凿的一颗石雷半成品。
短短半天时间,裴社村的红色文化挖掘工作竟有了这么多新收获,这让调研组成员很是意外。
下午,送别王玉喜老人后,调研组成员临时开了个短会,就申请筹建裴社村烈士纪念碑有关事项,进行了协商。大家无不感慨:时光匆匆,岁月催人,要尽快把这件善事做成做好,给村民创建一处缅怀先烈、接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
好在几年来坚持不懈的辛勤工作,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成绩,又让调研组每个成员都略感欣慰……
1936年红军东征,播撒了火种,让裴社村村民知道了在黄河彼岸的陕北,有一个为穷苦百姓谋幸福的共产党,有一支为穷苦百姓打江山的工农红军。红色种子开始在裴社村村民心中悄悄萌芽,大家盼望共产党和红军队伍再回河东,对陕北革命圣地的向往,对一种革命新思想的信仰,成了裴社村村民心中日益浓烈的惦念。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裴社村村民义无反顾,紧跟共产党干革命,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村先后有11位村民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光荣牺牲。
裴社村革命烈士事迹和红色史实文物调研、收集、整理工作,起始于2013年,迄今已历8年,成绩斐然。今年,适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裴社村红色文化挖掘传承调研组”成员及县新闻中心记者,根据收集到的丰富的裴社村红色革命史料,先后创作编写出《红军东征播火种,裴社抗日出英雄》《怀念二爸》《为捍卫农民群众利益而献身》《让烈士精神代代传承》《裴社:一个有11位革命烈士的红色村庄》《刘胡兰式的女英雄——白小女》《我心中的爷爷——烈士王宝山》《赞石雷大王》《发生在裴社村的真实故事》等多篇文章和诗歌,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她赖以发展壮大、繁荣富强、振兴腾飞的民族精神;一个村庄,亦应有鼓舞人心、清洁心灵、教化思想的村魂。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憎恨邪恶,热爱正义,不怕牺牲,坚强不屈,舍己为公,爱国奉献,就是我们裴社村的村魂!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