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血雾里的英雄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10

■尉惠全

1951年,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一八〇师被十倍于我军的联合国军包围。蝗虫一般的敌人向一八〇师扑来,天空是密密麻麻的飞机,地上是坦克、大炮,在弹着点中心被炸起的战友,飞向空中后就不见了。瞬间,作战区域的天地山河间形成了血雾,高地有多高,鲜血飞溅得就有多高。

有着铁血军魂的一八〇师,由太岳军分区和县大队组建而成,诞生于抗战时期,三打运城、克临汾、攻晋中、战太原、秦岭夺险、川西剿匪,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冬季防御战役……这支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许多指战员都是河东儿女:吴成德,新绛人,代政委、政治部主任;王振邦,永济人,师参谋长;庞克昌,河津人,五三八团团长;关志超,芮城人,五三九团二营教导员;赵三禄,夏县人,五三九团八连指导员……

一八〇师冒着血雾突围,第一个冲出去的队伍是五三九团八连。在连长高华峰带领两个通信员寻找大部队未归的情况下,指导员赵三禄果断决定带领连队向北突围,而且是一边突围,一边打胜仗。有人说他是血雾里的大英雄,有人说他是福将,因为他很传奇。

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八连已经掩护几百个伤员过了江,这时又接到命令,返回江南掩护伤员。八连在敌后又继续作战了一个星期后,天下起了大雨,连长高华峰和指导员赵三禄傍晚冒雨在团里参加了一个紧急会议:部队可能被包围了,要马上突围,三营是后卫,八连是三营的后卫。也就是说,八连是全团后卫的后卫。

半夜12点,八连停下来休息了大概有一个小时,很安静。赵三禄感到很奇怪,这是战争中少有的情况,很快又在前面发现了炮兵连、机枪连掉队的人员。他怀疑大部队遇到过阻击,就将掉队人员收留到八连一起突围。继续向前,他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两条路上都有脚印,这是大部队留下来的,不知道该顺着哪一条路走。赵三禄就组织召开了一个党支部会议,讨论前进的方向,最后决定,连长高华峰带领两名通信员去找大部队,指导员赵三禄在原地整顿部队。

当时,知道被包围后,部队战士的情绪很差,冲锋时在最前面,撤退时在最后边,普遍有了不安心理。连长走后,指导员赵三禄召开了骨干会议,稳定部队情绪,提高作战士气。大家认为,政治信仰不动摇,保家卫国的钢铁意志,是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动员之后,定了三个规定:一是向北突围,想办法打出去;二是加强纪律性,服从命令;三是做好思想准备,不要害怕,随时打仗。最后,赵三禄指定一排长为副连长。

会议结束半小时后,还不见连长和通信员归队。时年二十四岁的赵三禄,已经在革命队伍里摸爬滚打了好多年,有了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想到了此地的危险性、突围的惨烈性,便带领部队立即向北出发。副连长带了一个排是前卫排,二排长带领二排做后卫,赵三禄带领一个排在中间。

天亮时,接近了公路,看到敌人十几辆坦克正向对面山上打炮,赵三禄命令队伍向后面山上穿插,避开敌人。一小部分在后面的人员被敌人发现,炮弹就打过来了。幸好已接近山顶,全连完整地、迅速地翻过了山,钻进树林里休息。

此时,断粮已经好多天了,早就没吃的了,队伍是饿着肚子行进。赵三禄刚派出侦察小组去搞吃的,敌人的飞机就来了,在他们休息的树林上空撒下传单:“你们被包围了,快投降吧,联合国军优待俘虏,你们饥饿了,有可口的中国包子、饺子、疙瘩汤……”

侦察小组发现了我军过去的一个仓库,找到了被敌人烧剩下的罐头,还有焦糊了的大米,便划拉划拉带了回来,干部战士们分着每人吃了点。

快傍晚的时候,副连长带队的一个排先越过了一条公路,就在这时,有汽车的马达声传来,赵三禄立即下达命令:“要是敌人的大部队,我们就按兵不动,如果是小股敌人,两边夹击打掉他,搞点吃的。”敌人开过来两台车,赵三禄一声令下,不到半个小时,干掉了敌人,结束了战斗,缴获了大米、饼干、子弹若干。赵三禄想到敌人会马上来报复,迅速烧毁了车辆,快速将队伍撤离到树林里。果然敌机来了,但没有发现队伍。

在树林里,赵三禄组织大家又开了一个支部会,总结战斗经验,表彰先进人物,要求大家带上好的武器,把不好的武器扔掉,白天休息,夜晚行军作战。

白天派出的侦察兵,傍晚回来报告:“前面不远的山下,又是一条公路。”赵三禄听完报告后,当即决定,潜伏下来,晚上穿越公路,爬上对面的山。命令刚下达,远处传来了汽车行驶的声音,他就对战士们说:“做好隐蔽,看情况,听我号令。”

全连的枪口对准了公路。不一会儿,7辆大卡车开过来了。赵三禄探明了情况,高喊一声“打”,密集的火力同时喷发,仅仅半个多小时,就打死了12个美国兵,活捉7个。大家烧掉了卡车,更换了武器,准备上山,可是俘虏不能带,带上俘虏影响突围。多数人主张杀掉俘虏,因此次战斗牺牲了一个战友,还有几个战友负伤,大家心里有气。

赵三禄却考虑不能杀,这不符合政策。虽然战争残酷,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是法西斯,战争也该有人性的一面。因为是在敌后,他命令将俘虏捆绑到路边的树上,便于他们的队伍发现和解救。

在敌后向北突围的第五天,突然传来了密集的炮声,赵三禄分析可能距我们的部队和敌人的接触线不远了,便命令部队隐蔽,派侦察兵去侦察。到了第六天晚上,侦察兵回来报告,正是接触线。赵三禄当即命令大家做好突围准备,扔掉不能带的东西,轻装前进。他看看地形,望望北斗星,高喊着“跟我走”,带领八连和收留的机枪连、炮连的战友130人,趁着夜色,顺着山沟急行军。哗啦啦的水流声,淹没了他们的脚步声,敌机夜间也看不见部队。战士们疾步如飞,在天亮时,到达了六十军工兵营的阵地。

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查玉升副军长闻讯,急切地同赵三禄见了面,然后带领八连到了军部。赵三禄当面向韦杰军长、袁子钦政委、查玉升副军长汇报了突围作战过程。

赵三禄带领的是一支最后突围的连队,却最先在血雾弥漫的包围中,成建制地连战连捷,突围成功,打出了一个作战奇迹。

赵三禄的英雄事迹,是五千多名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河东英雄儿女的代表和典范。在极其艰难困苦的作战过程中,他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证明了坚定的政治信仰、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是战胜一切敌人的胜利法宝。

后记:赵三禄从原南京军区六十军政治部主任岗位离休,2021年5月13日病逝于南京,享年95岁。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