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2021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解读之服务业篇

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8-09

上半年,我市坚定不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场潜力深挖释放,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全市服务业运行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1月至6月,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35.6亿元,同比增长11.1%,占GDP比重50.1%,两年平均增长5.8%。

“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服务业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速为5.8%,快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服务业经济发展呈现逐步恢复良好态势。尤其是,全市服务业七大行业增加值在上半年均实现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贡献率超六成,同比分别增长15.1%、19.6%和8.9%,共上拉服务业增速7.1个百分点。

“从占比和贡献率来看,我市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市统计局核算科科长苏静说,从占比看,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1%,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38.9和11.4个百分点,仍然保持三次产业中占GDP份额最大;从贡献率看,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4%,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

我市服务业运行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的背后,是一系列加快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行动。

在加快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方面,运城全域旅游的“新地标”“新名片”盬街正式开街,“吾悦广场”建设如火如荼,红星美凯龙运城商场盛大开业。

同时,我市积极关注南薰坊步行街建设,持续推动“垣曲帝舜古街”“永济蒲坂古街”等申报山西省特色商业街;起草“好吃运城”推广战略合作协议,将“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打造成区域知名公共品牌,稳步推进更多的“好吃运城”实体店建设。

在持续推动批零住餐企业入限方面,上半年,市商务局积极与税务部门联动,梳理全市申报纳税营业额达到入限条件的1072家企业,并具体分解到各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逐一摸底排查,做到应入尽入,持续扩大在库企业规模。上半年,全市预入库企业总数达到256家。

在就业创业方面,市人社局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化培训,实行培训电子券、实名制管理,打造“运城焊工”“关乡家嫂”“面都永济”“齐家万荣”等运城特色技能就业劳务品牌,落实工资支付保障措施等,有效促进了广大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增收。

提质增效势头强劲

上半年,我市始终把服务业提质增效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突出金融业、新兴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加大开放力度,补齐短板弱项,一个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业新体系正在我市逐步形成。

——服务业企业活力增强,营业收入较快增长。1月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3.5%,呈现出较快恢复态势。十大行业门类中,九升一降。1月至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10.2%,其余9个门类营业收入增速呈现正增长,增幅在1.4%—27.2%之间。

——服务业投资不断加码,支撑作用愈加稳固。经济的持续增长来源于投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为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打下良好基础。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同比增长28.6%,占比47%。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6.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4%。服务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支撑作用更加稳固。

——服务业新产业加快成长,新动能不断聚集。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新产业继续加快成长,新动能不断聚集。驱动新动能发展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8.0%,占服务业比重13.3%,成为全市经济增长新动力。信息服务业发展贡献突出,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8.1%,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总收入的26.5%。

——金融市场保持活跃。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30.7亿元,比年初增加283.6亿元,增长1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34.9亿元,比年初增加177.4亿元,增长8.2%。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9.3亿元,增长9.6%。

——房地产业运行良好,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6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71.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6.7%。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57.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1%。房地产业逐步恢复、增势良好,上半年实现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高于第三产业8.5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共计276.9万人次,同比增长112.8%;实现门票收入2358.4万元,同比增长196.1%;实现旅游经营收入6811.7万元,同比增长96.1%。

——综合运输协同发展。上半年,我市建强建优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断完备、道路客运转型发展、货物运输结构优化、水路运输基础巩固、公共交通服务越级提升,统筹推进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协作配合、优势互补,共同构建水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消费市场逐渐回暖

上半年,我市持续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五一车展”“大运新能源汽车三晋绿色行”“雪花啤酒音乐节”“家电以旧换新消费补贴”“商贸品牌评选”等消费活动,促进了大宗、重点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消费市场逐渐回暖。

正是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线上线下大力融合,内需体系重点培育,社会消费潜力快速激活。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5亿元,同比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7.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9.6亿元,同比增长42.4%,两年平均增长13.1%。6月当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7.7亿元,同比增长40.3%。

在这当中,网络零售活力不断激发。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9.6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1月至5月提升2.6个百分点,上拉限上消费4.3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贸易科科长王运河认为,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实施的背景下,全市消费品市场已经全面回暖,从经营所在地、消费形态、商品类别三方面都可以充分体现:

从经营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快速恢复,乡村消费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消费288.7亿元,同比增长33.1%, 两年平均增长8.4%;乡村消费78.8亿元,同比增长25.5%, 两年平均增长5.3%。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稳定增长,餐饮收入增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商品零售340.8亿元,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8%;餐饮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36.8%,两年平均增长4.7%。

从商品类别看,生活必需品类商品增势良好,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平稳增长,大宗商品上拉明显。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2种商品类别中,19种商品零售额呈现增长,增长面超八成。生活必需品类商品中,服装鞋帽、中西药品、粮油食品、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0.5%、6.3%、66.7%、22.3%,共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12.1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中,金银珠宝类(增长40.3%,上拉0.3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增长70.6%,上拉0.6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8%,上拉1.2个百分点)、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5倍)、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4.8%)增势良好,增幅在27.8%—152.6%之间;汽车类和石油类大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7.6%和76%,占限上零售额比重47.7%,共上拉限上零售额增速22.7个百分点。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