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28
□王莉莉
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
1940年,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依次沦陷。
为了将华北地区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日军决意巩固占领成果,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囚笼政策”,企图困住八路军,从而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同年8月20日,在朱德、彭德怀指挥下,战争在晋冀鲁豫四省同时开始,先后有105个团近20万人出现在总计长达5600余里的华北主要交通干线上,他们割电线、炸桥梁、掀铁路,向日军发起破袭战,这场战役就是由八路军主动发起并名扬中外的百团大战。
据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联合公布的《百团大战总结战绩》记载,此役发动大小战斗共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俘虏伪军18407人,破坏公路1500公里,收复县城11座。
至此,作为发动此次伟大战役的指挥部——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因此名垂千古。
八路军总部首次转移到砖壁村
根据档案记载,自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在5000公里铁路和30000公里公路间设置了3000个据点和10000个碉堡,对根据地实施“囚笼政策”。
这些碉堡、据点、公路、铁路纵横交织,对八路军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华北抗日根据地物资匮乏,一个士兵每天只能吃到7两小米,靠野菜充饥,缺吃少穿。
1939年7月初,日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计划,他们开始对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发动“第二次九路围攻”,企图消灭八路军,摧毁抗日根据地。
7月6日,日军直逼八路军当时所在地山西潞城北村。为避开锋芒,八路军从北村出发,沿浊漳河流域向西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转移。
《左权传》对当时转移情形这样描述:此时正是太行山区的雨季,行军第二天遇上大雨,给原本就紧张的行军更添了困难。当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襄垣县普头村来到浊漳河畔的黎城县河南庄时,再次遭遇暴雨,河水陡涨,一连三天,水势不见回落。派出的侦察员反馈消息说,紧随其后的日军已进至黎城西北的柏峪、上遥一带,不远处已传来阵阵清晰的枪炮声,而此时襄垣已被日军占领,进退维谷,唯一的出路只有渡河向北转移。
于是,朱德命令: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一定要想办法渡过浊漳河。大家纷纷挽起裤腿涉水试渡,无奈河水湍急,刚一下水就被急流冲倒,一连几次都未成功。最后左权想出办法,叫大家解下绑腿结成绳子,一起拉着绳子徒涉过河……在大家的相互帮助下,全体人员终于顺利渡过浊漳河。
经过半个多月的辗转行军,八路军总部队伍穿过日军重重包围,来到太行山巅的武乡砖壁村。
到达砖壁村已是深夜,为了不惊动老乡,部队就在村子北边的一座破庙旁露营。第二天,战士们把庙宇简单整修了一下,总部搬了进去。
总部入驻的这座庙宇占地1600平方米,当地百姓称“万圣厅”,庙宇中有38间廊厅,左权就住在庙内的一间小破房里,一进屋他就在墙上挂起军用地图,找来一张破门板作床铺。彭德怀住在后院,朱德则住在距离破庙不远处老乡提供的一处南房里。
就这样,经过长时间跋涉的部队总算在砖壁村安顿了下来。
砖壁村距离武乡县城47公里,村里有500多口人,是个有山无林、有河无水、十年九旱的小村子。天然的自然地理造就了村子呈半岛形状,东面靠山,南、北、西三面都是百尺深沟悬崖的独特面貌。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要进砖壁村,不钻沟无以觅路,不爬坡难以进村。从军事角度看,砖壁村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个难得的军事要地。
当年,八路军总部只有500多人住在砖壁村的老百姓家,大部队驻扎在砖壁周围的村子里。即使这样,随着总部的入驻,原本吃水就难的村子更加窘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原则的八路军昼夜苦战,不到半个月,就为老乡挖出一眼43米深的活井水。隔了一段时间,两水井、七旱井,掘池筑坝的工程全部完成。
第二次进驻:发动百团大战
1939年11月,随着雨季的结束,砖壁村再次闹起了水荒,储存在窖里的水一点点减少,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的吃水问题,朱德当即决定总部临时转移到距离砖壁村10公里处的王家峪村。
“部队可以转移防驻,怎么能让老百姓为了吃水背井离乡,我们走,等到明年雨季到来,就是我们返回的日子。”这是总部临行前朱德对村民说的一番话。直到70年后,这段话在肖江河的脑海里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7个月后,也就是1940年6月5日,随着雨季的到来,八路军总部信守诺言,再次返回砖壁村。当时日军在华北地区实行“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1940年7月初,左权赶到129师师部,向刘伯承、邓小平谈了彭德怀准备组织发动一次破袭日军交通干线的设想,两位领导表示赞同。
7月22日,129师、120师和晋察冀军区分别收到了《百团大战预备命令》,这一命令由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在砖壁村下达,要求“彻底破坏正太铁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拔除沿线若干据点,较长时间切断正太线交通,打击敌之囚笼政策。”
一场大战即将掀开,时间定在8月20日20时。根据原定的计划,各兵团准时发起攻击,各路指战员按照部署迅速向日军控制的据点、车站、桥梁、碉堡发起攻击,枪炮声、爆炸声同时响彻。
从8月20日至9月10日,20天的时间里,日军占领的所有沿线地带,白天烟雾弥漫,晚上火光熊熊。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报道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百个团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日军把这次战役称为“挖心战”,并把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 (《解放军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