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25
葡萄丰收合家欢
平陆县三门镇副镇长、马泉沟村党支部书记葛元龙:
村民在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
说起马泉沟村,大家都知道万亩红叶和水化柿。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国家先后扶持2500多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等,马泉沟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这里的万亩红叶和生态环境,经过各级媒体的宣传,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名片,每年到叶红季节,都会吸引几万人来此观光旅游,也带动了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像水化柿,从以前的几毛钱一斤到现在几十元一斤,还供不应求。马泉沟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村里万亩红叶被省林业和草原局评定为“山西省特色花海基地”。我本人也荣幸获评全市脱贫攻坚奋进奖。
从以前外出打工到如今在家门口端上了“金饭碗”,可以说,马泉沟村每一名村民都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好政策。
平陆县杜马乡杜村村民赵普选:
玉露香梨带来百万收入
平陆县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果树种植,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果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近年来,平陆县开始推行老果园改造、新技术改优、新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玉露香梨种植。目前,平陆县的玉露香梨种植面积达6万亩。
2010年,我以每株11元的价格购买了玉露香梨苗栽植了3亩,也是平陆县第一家栽植玉露香梨的农户。现在,我家的玉露香梨70%是订单销售,30%通过网络销售。从2018年开始,我家的梨果收入都稳定在30万元以上,最多的一年卖了38万元。算下来,自从种上了玉露香梨,我家的收入已超过了100万元。
从起先国光、黄香蕉等老品种发展到现在烟富系列、黄金维纳斯、黄金蟠桃、玉露香梨等100多个新优品种,如今平陆县70%的农户70%的收入主要靠果业,可以说,小果业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平陆县张店镇西牛村第一书记张军红:
一路帮扶一路情
2016年,受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派,我来到平陆县张店镇西牛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路走来,我和当地干部群众硬是凭那么一股子拼劲儿和蛮劲儿,让西牛村历经国家评估和成效普查,顺利脱贫摘帽。
过去村里产业单一,现在菊花、玫瑰花、辣椒、中药材种植齐头并进,加上600平方米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投入使用,使得群众收入越来越稳定。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平陆县委、县政府和帮扶单位共为西牛村投入1200多万元,使得西牛村的基础设施得到大大改善,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增长,主导产业得到确立,特色产业有效推进,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群众吃穿不愁,住房饮水得到安全保障,基本实现了贫有所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抚,少有所学,壮有所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提升。
平陆县退休职工李根锁:
古渡口焕发新生机
我是原平陆县化肥厂的一名职工,1978年开始搞货运,当时驾驶的是四吨解放卡车。记得那会儿,在平陆县茅津渡,人们最早靠木机船渡河,上船特别需要胆量和水平。到1981年,随着“晋航一号”渡轮下水运营,上船也方便了许多。作为山西南下的唯一通道,那时的茅津渡很是繁荣。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后,大小车辆都改从大桥上通过,茅津渡便失去了之前的热闹。后来,我一直也没再去过。
前几天,女儿带着我去了一次茅津渡口,没想到,几年没来,茅津渡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都有些不认识了。这几年,平陆县委、县政府狠抓城市建设,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现在茅津渡口两边的道路畅通,还修建了一个生态公园。特别是在“一三三五”总体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平陆县着手对茅津古渡进行旅游开发,我想过不了几年,这个老渡口一定会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平陆百里黄河的一个休闲、旅游好地方。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