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6-09
▲中国楹联大厦 记者 薛俊 摄
“印象起南湖,风雨百年,红浪千层连古海;联旗崇北斗,神奇两柱,黄河九曲对条山”……一副副楹联墨迹遍布市区银湖街上的楹联文化长廊和楹联文化街。走在楹联一条街上,各住户、门店前古色古香的楹联饱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示出河东楹联文化独特的底蕴,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细细品味。6月8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王志峰来到即将亮相的“中国楹联大厦”,调研探访楹联文化街的建设提升工作。
运城是“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强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运城楹联文化逐步发展,一路进步,楹联也渐渐从书斋、典籍中,走向社会大众。近年来,以“河东流派”为中坚力量的我市楹联文化大军声名鹊起,在全国联坛有了一定影响力。今年,在市、区两级的推动下,中国楹联最高级别的标志性建筑——“中国楹联大厦”选址落户我市。
在“中国楹联大厦”周边,统一制作高标准的木刻楹联和匾牌,悬挂在各经营门店,既是街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河东大地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在楹联文化长廊上,王志峰认真听取我市楹联学会专家的介绍后指出,楹联文化街是我市一张文化“活”名片,要坚持楹联发展与“活化”利用相结合,提升商业价值、文化价值,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街,在讲好楹联这一文化载体的同时,灵活引入新型业态,激发文化资源活力,让楹联文化街见人、见物、见生活。
与楹联文化长廊相邻的楹联文化街有60多间门面,除了公益性的“河东书房”和“楹联创作基地”之外,还有主营楹联、字画、装裱、茶艺、文化用品的商业店铺,楹联文化发展成果显著。王志峰指出,要牢牢抓住河东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把楹联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做到实处,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街风貌。“中国楹联大厦”在我市的成功落地,彰显了我市河东楹联文化的底蕴,凝聚起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记者 刘凯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