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垣曲生产自救支援前线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6-03

□史光荣

1946年,垣曲县曾在战争环境中进行减租减息及废契清债,废除了各种债务关系,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实行了“耕者有其田”。但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各村劳力、畜力、农具等极度缺乏,生产资料严重不足。特别是下亳城作为建党时间较早的堡垒村,许多青壮劳力参加革命,扩军中走出了“亳城排”,走出了开国中将常乾坤等一批职业革命者,这些同志参军入伍或参加革命工作后,不少家里缺乏劳力,许多土地耕种不过来,迫切需要走互助合作的路子。

秋季大忙季节,本着自觉自愿、相互结合的原则,垣曲县农业合作化带头人之一的常亭安试着在村中筹建了农业生产互助组,共有90户450口人参加,占全村农户的50%,耕种土地1350亩,取得了较好成效。

1948年春,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对组织起来的互助组又进行了整顿和调整,整顿后为45个互助组,涉及农户95户575人,耕种土地1050亩。

1949年,村党支部在临时互助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常年互助组,入组农户达到全村总农户的87%。在连年大旱的情况下,常亭安发动各互助组开展自由借贷,实行节约备荒,发动村民集股搞副业,组织打油、轧花、弹花等,净赚小麦127石、棉籽8000斤,使72户262人渡过了春荒。同时,他动员96户农户在抗旱点种红薯54亩,组织15户农户开渠浇地63亩,组织困难较小的农户开荒120亩,大部分点上芝麻和棉花,秋后获得了较好收成,从而稳定了人心,渡过了难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