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军旗,从这里升起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3-30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巨型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忠实记录了八一南昌起义的足迹,传递着八一南昌起义所铸就的“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八一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党的新形势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从八一南昌起义走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至今天,已经是一支强大的国防军了。这90多年间,“八一精神”不断被弘扬,红色力量不断得到传承。

著名雕塑家萧传玖先生于1958年创作完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是以南昌起义为表现对象的浮雕作品,这幅作品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其他7幅浮雕共同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呈现了1927年8月1日凌晨,一位年轻的指挥员挥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的场面,画面中战士们“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屏住呼吸即将投入战斗的紧张氛围呼之欲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以静态以及充满无限期待的画面将每一个观者带回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的现场。那天凌晨,原计划于8月1号凌晨4点发动的起义因叛徒告密临时改为凌晨2点,将‘河山统一’作为起义军的口令。起义战士佩戴红领带,臂膀上扎上了白毛巾,将马灯和手电筒都贴上红十字的标志,以避免战斗中的误伤。战斗持续四个小时,消灭守军3000多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中共党史专家邵维正介绍了这幅画面背后的故事。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坐标。

“八一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打响“第一枪”、创建一支人民军队、走上一条正确道路和造就一批杰出将帅的历史基础上所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起点。重温建军历史,会发现参加南昌起义革命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在这许多的故事中,萧传玖先生为何选取战斗即将打响的瞬间作为创作主体?美术评论家殷双喜作出这样的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画面看起来是安静的,实际上充满了发展的可能性,这幅画面能够让观者心里产生强烈的预期。在这幅浮雕里,刻画了21个造型生动的人物,根据他们的身份加以组合,有的背对我们,有的仰望指挥员,群情激昂。”画面中的人物质朴却不平凡,静止却不呆板,他们信仰坚定、百折不挠、开拓进取,前仆后继为民奋斗。画面中的战士群像表现了一支新型军队的精神面貌,预示他们走的道路注定不平凡,这一段历史也必将永载史册。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创作者萧传玖主张艺术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应通过作品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如今仔细观摩《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浮雕,画面中光辉的红旗飘扬了起来,一位战士提着马灯驱散黑夜,而南昌起义打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马灯既是起义的信号同时也象征着光明。此外,画面中出现了当时江西大旅社的屋顶,八一南昌起义江西总指挥部就是在此设立。从作品的这些细节中仿佛能够看到萧传玖为还原艺术真实,为作品注入时代精神多处调研、查阅资料的创作历程。

为了表达如此众多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造型特意采用雕塑和绘画的结合——浮雕来表达众多人物和历史事件。在以浮雕形式表现八一南昌起义壮丽、庄严的画面时,需以特别的石料为载体,石料的材质、色泽、硬度都要十分考究。经过各方面的勘探,制作团队最终在崂山采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体原石。作为纪念碑的基石,崂山的这块巨石有300多吨,将它不受破坏地开采出来并非易事。为此,当时的制作团队找到具有丰富打石经验、被称为“石神”的李石匠,他建议从地底下打闷炮才能不损坏上层的花岗岩,将石料完整开采出来。解决了石材的开采问题,运输又是一大难题,当时火车运输极限不超过100吨。石匠们只好把石材边角的毛刺打掉。这块巨石从青岛运输到前门西站时为94吨。

殷双喜说:“人民和军队的关系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最根本的特点。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里没有领袖和英雄人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创造了历史。”在浮雕右侧,有三个老百姓形象,他们自发参与运送弹药、主动参与南昌起义。人民军队敢为人先、为民奋斗的精神力量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便深入人心,人民军队和人民早已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

邵维正说:“‘八一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回味漫漫革命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继承“八一精神”,立志在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光辉榜样鼓舞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记者游映霞根据央视纪录片相关内容整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