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芮城朱吕村:美丽乡村 随“红”起舞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1-03-26

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傍古镇凭恭水北贯条山无双邑,倚虹桥入运宝南通黄河第一村”。走访革命老区村、中共芮城县委县政府旧址——陌南镇朱吕村,首先看到的是村口仿古门楼两侧的这副铜牌匾对联。

朱吕村位于运宝高速路出口,是运城到芮城的必经之路,东与平陆县连通,南有大桥与河南省连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全村有12个居民小组,1187户3800余人,其中党员116名,耕地面积5500余亩,产业主要以苹果、桃、商贸业为主,年人均收入达13000元,是芮城县“美丽宜居示范村”。

走进朱吕村,修葺一新的道路两旁,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边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寓意着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剪纸作品喷绘,一边是扇车、石碾、瓦罐等承载悠悠乡愁的传统农耕实物模型雕塑,移步其间,好不惬意。

沿着村里主干道往西走,别具特色的“红心广场”令人耳目一新。广场中央高高矗立着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塑像,与环绕其旁的祠堂古建、窑洞民居相得益彰。朱吕村党群服务中心各机构就驻扎在这些年份感爆棚的建筑里,让人瞬间穿越到那个别样光辉的英雄时代。

再往西,是以三大巷道为依托的红色历程党史文化循环圈。巷道两侧,形象生动的墙绘标语和红色经典历史片段寓教于乐、十分抢眼。电线杆上,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各个时期的“知识点”竖匾,令人应接不暇。

巷道硬化全覆盖、农网改造全覆盖、排水设施全覆盖,亮化到位、绿化到位、晾晒场到位、改厕到位——在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中,朱吕村在实现“三覆盖、四到位”的同时,努力将红色文化引领作为发展重点。围绕爱国教育文化这张特色名片,打造了农耕记忆、红色历程、特色民居、光辉业绩四大篇章的红色文化长廊;围绕芮城县委旧址——朱吕后土庙,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展示厅,目前共接待市县干部约1.3万余人次。

“中共芮城县委县政府驻扎期间,时任县委书记刘湛、白峰、王维庄,县长师宗洛、景秋岳、王一华等,带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组织大批人力物力支援前线解放战争。”站在正在翻新加固的后土庙大享殿里,83岁的退休教师薛元仓说,“在此期间,全县先后有400名先烈壮烈牺牲,县委书记刘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朱吕村农会有20名干部被杀害,其中有5户人家,全家人都被反动派杀害。可以说,朱吕村为全县乃至全国的民主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

后土庙正对面的戏台上,映入眼帘的是以“老区红韵”为主题的朱吕文艺大联欢背景墙绘。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朱吕村都举办德孝文化艺术节,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将村里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弘扬真、善、美,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拼搏兴家、勤劳致富”曹茂祥、“敬贤爱老、家风典范”安亚明、“奉献公益、侍老同行”谢随照……在位于朱吕后土庙西侧的中兴广场,已举办十二届的朱吕德孝文化节光荣榜上,150余名受表彰的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引人驻足。古有乡贤李文质慷慨捐粮赈济乡民,今有新乡贤、魏东大酒店总经理李永泽连年邀请耄耋老人免费吃大餐……各个时期的名人贤士层出不穷,将先进文化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不断续写新的佳话。

美丽乡村,随“红”起舞。“近年来,随着运宝黄河大桥修建、中条山隧道开通、风电光伏建设,全镇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陌南镇党委书记刘钊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朱吕村群众或创办经营农家乐,或售卖农家布艺和土特产,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