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22
我家自贵东坡饼,不为人间肉食羞。
闻道西山薇蕨长,摘来我可辈元修。
宋代诗人家铉翁的这首诗,原题很长:《西州旧俗,每当立春前后以巢菜作饼,互相招邀,名曰东坡饼,顷在燕尝有诗》。诗题中的巢菜,分为大巢菜、小巢菜,大巢菜即《诗经》中的“薇”,小巢菜即苕子,大巢菜、小巢菜,都是野豌豆的一种。春天,掐一些野豌豆苗,做菜做汤做包子,都不错。
这首诗用的典故出自苏东坡的长诗《元修菜》。那是苏东坡被贬至黄州第三年,素未谋面的老乡巢谷(字元修)前往投奔。巢谷是个奇人,他原是学文的,但赶考途中遇见赴试武举,竟立即弃文从武,学习骑射。武举未中之后,巢谷四海游历,结交豪杰,后投奔边疆将领韩存宝,帮忙出谋划策。韩存宝因贻误军机被处死前,将全部身家托付给他,请他转交给自己的妻儿。巢谷不辱使命。
巢谷投奔东坡后,做了苏家的家庭教师。两人既是老乡,又都喜欢吃小巢菜。东坡便写了《元修菜》一诗赞美小巢菜,解释为何称它为“元修菜”。
《世说新语·言语》有则故事:“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因巢谷姓“巢”,故东坡将小巢菜戏称是巢家的菜,巢谷字元修,所以起名“元修菜”。小巢菜做法简单,苏东坡的做法是,洗净蒸熟,放卤盐,拌豆豉、葱花和姜汁。而这首诗的作者家铉翁则是用小巢菜做“饼”,宋代的“饼”不是现在的饼。家铉翁是四川人,陆游曾写过:蜀中以巢菜杂彘肉作笼饼,也就是巢菜包子。家铉翁诗中所写,十有八九是巢菜包子。
(《扬子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