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1-03-19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以书面形式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老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新规一经出台,随即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热议话题。我市多所中小学校应声而动,通过官微相继发布通知,推出具体举措。运城市人民路学校发布了《关于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告家长书》,规定学生禁止带手机进校园,确需带手机的,需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严格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盐湖区魏风小学召开家长代表“学生手机管理”专题研讨会,共同商议制订方案,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签订手机管理监督卡;市实验中学在校内安装4部公用电话,免费供学生使用,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把学生手机“挡”在校门外,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实验中学在校内安装4部公用电话,免费供学生使用 冯杨婕 摄
面对手机巨大诱惑,青少年普遍缺乏自控能力
小学生张浩然告诉记者,在这个寒假里,他通过手机除了完成一些英语朗读的每日打卡外,剩下的就是打游戏。在打游戏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很快,尽管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过度使用手机,但还是发现,一个寒假的过度用眼导致自己的视力明显下降。
市实验中学学生秦正认为,青少年使用手机是有利有弊的,在学习方面通过手机查阅资料确实更便捷、高效,只要能合理适度地使用手机,对学习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青少年身体正处在高速发育期,长期过度地使用甚至沉溺于手机,对视力和脊椎发育都会有很大伤害。
该校学生杜梦涵说,在平时,父母对她使用手机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周一到周五手机由父母保管,确实需要用手机查资料的,要征得父母同意,并且限时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在周末每天限制一到两个小时的手机使用时间。
学生张睿智认为,手机是一把双刃剑,能否避开手机带来的伤害,完全取决于自控能力。他坦言,他在玩手机的时候自控力是比较差的,常常忘记了时间,尤其是在刷短视频等社交软件的时候,大量碎片化的信息会影响大脑思路,让思维变得混乱。
“手机新规”让学校管理有了底气
早在2018年,运城市实验中学就加强了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管理,制定了相关校规,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遇到许多问题。
“规定实施后,许多老师发现仍有学生偷偷把手机带入校园。因为手机网络的巨大诱惑,造成学生上课时候心不在焉,甚至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还有个别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直接拿手机搜答案,造成恶劣的影响。”运城市实验中学德育处主任宋敏说。
同时也有家长提出,孩子不拿手机联系起来不方便。市实验中学针对家长的诉求,在校内安装了4部公用电话,免费供学生使用,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不带手机的状态,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宋敏说,在规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由于没有上级部门的明文规定,他们也有很大顾虑,发现学生屡次把手机带入校后,只能没收手机暂管。“现在,教育部有了明确规定,我们管理起来也有了底气。”
新学期伊始,市实验中学发起禁止智能手机进入校园的倡议,得到家长的普遍支持。此外,该校还多次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手机可能产生的危害,从思想上不断加强引导教育。
放下手机,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学校的这一做法,我非常支持,学生本身自控力弱,带手机入校多少会影响学习。”市民李鸽说,她的孩子在力行中学上初一,即使在家中,她也严格限制孩子玩手机。
市民王艳表示,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放学回来就拿着爷爷奶奶的手机不放,早早就学会了上网打游戏。孩子不但视力受到影响,还不爱去户外运动,甚至有些自闭的表现。所以,她对此次的手机新规举双手支持。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省时、省力,从孩子幼儿开始就拿手机陪玩,孩子对手机的痴迷是从小被培养起来的,也可以说是父母陪伴缺失的表现。
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市民雍先生采用的是限定时间的方法,他每天允许孩子使用手机不超过30分钟,同时删除手机里除学习之外的其他软件。在平时,他也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刷”手机,同时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宋敏表示,完全不让学生玩手机并不现实,针对学生在家时的手机使用,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学生放假后,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健身、读书,也可以与孩子走向户外适当游戏放松,释放学习压力。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教育方式也在逐渐变革,如果合理使用手机,它也可成为教育教学的补充和自我学习的平台。对于手机的管理,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配合,才能帮助孩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限制在一块手机屏幕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