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二〇二〇年运城经济缘何全线飘红?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2-04

记者 陈永年 范 娜

全市GDP同比增长5.2%,全省排名第二;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全省第三;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全省第二;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全省第二;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全省第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9%,全省第二;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全省第二;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冲击,2020年,我市经济运行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V型反转、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第一方阵。消息传出,全市上下无不振奋。

在过去的一年,运城到底做了什么,最终实现了市域经济的逆势飞扬?

围绕“五抓一优一促”

高强度压茬推进

1月29日,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通报了全市2020年第四季度项目建设考核情况,垣曲县、河津市主要负责同志作典型发言,永济市、夏县主要负责同志作表态发言。

而在2020年12月9日,运城市项目建设综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媒体上发布公示,拟对81名干部予以记功奖励。这些被表彰的既有县委书记、县长,也有局长、科员,他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在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贡献重大。

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正反之间,反映的是我市在经济建设工作中,抓重点事情、抓重点项目、抓重点环节、抓重点人群的推进思路。

在2020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市委正式作出了全面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的战略部署: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从此,运城纷繁复杂的经济发展工作,被提炼、凝结成“六字主线”,并以此为纲,统领整个运城的经济发展大局。

“五抓一优一促”是市委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也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主线。如何全面用好这一主抓手,保证靶向不偏、力度不减呢?我市的发力点就是抓重点。

2020年2月16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在我市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牵稳抓牢项目建设的“牛鼻子”,认真落实项目推进机制,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运城应有的贡献。

其后,我市在印发《运城市关于狠抓产业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和《运城市落实项目为王“五个一”推进机制》的基础上,起草了《运城市2020年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办法(试行)》《运城市记功奖励实施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构建起保障项目推进的制度体系。

其中,《运城市2020年项目建设综合考核办法(试行)》,根据不同经济发展基础,将各县市分成一、二、三类,以不同的标准按照签约项目、在建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入规项目、优化环境5个方面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更加及时详细,也更加科学精准,可以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季度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

比考核更关键的,是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根据“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进行考核和通报,按考核得分排定各县(市、区)、开发区座次,排名前两位的作典型发言,排名后两位的作表态发言。全年4次考核通报,每当排名后两位的县市主要负责同志从会场的最后两排,迈着沉重的步伐,在令人窒息的气氛中走向主席台作表态发言时,在场的每个人都会觉得距离和时间是那么漫长。 

“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是全面落实“项目为王”的“王道”。“王道”有着极大的威力,每季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排名后两名的县市人事调整将会冻结……通过这一“王道”,全年经济发展目标被分解到季度甚至月份,压力被有效传导到各县市主要负责同志。

最终,通过连续不断集中观摩、拉练检查和综合考评,让各县(市、区)、开发区在项目展示中促进了交流,在招引项目中提升了能力,在擂台比武中传导了压力,在比学赶超中激发了斗志,在严格考核中分出了高下。实践充分证明,“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是市委、市政府倒逼经济责任落实、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于挑战中觅机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最终,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感,使命在肩、枕戈待旦的责任感,成为新的“运城特质”;奋发有为,奋力拼搏,奋勇争先,敢抢敢争敢胜,成为新的“运城精神”。

经济工作中我们突出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中我们又以“1311”为重中之重。

“1311”重大工程项目,即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牵引,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牵引性强、示范意义重大的100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重点推进带动性强、示范意义重大的100个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

围绕“1311”,我市落实“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直至达效”的工作机制,实行市级领导“一联五”工作责任制,压实项目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包联企业健康发展、包联项目有序推进。

2020年,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10个百分点,107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11个县(市)、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直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统计范围150余个,完成投资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5%以上,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对全市固定资产的支撑、引领和拉动作用。

人们惊讶于忽然一夜花满园,那是因为没有留意到寒冬之下掩藏的勃勃生机。同理,如果有人诧异运城2020年的骄人战绩,那是因为没有注意到2020年全年弥漫在河东每一寸土地上大抓发展、大抓项目、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2020年3月,当时疫情防控还是全社会最大的焦点,市重点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回答:“工作一切照常,我们的工作节奏没有因疫情改变!”

2020年,我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市施工项目1611个,同比增加23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54个,同比增加231个;全年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337个、同比增加56个,完成投资301.5亿元、同比增长21.4%。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用18天的时间全面遏制了疫情传播,用28天的时间实现19例病例清零,用3个月的时间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用一年的时间实现经济逆势飞扬,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复苏作出运城贡献。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做选择题,两个都是必答题,我们两个都要做,都要做到最好!

围绕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

高频率精准调度

2020年2月18日,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79.6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计划2028年全部投产。这个项目,是当时全市乃至全省新开工的最大项目。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我市以垣曲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代表的一大批项目,均及时开工、复工,相关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这不仅显示了运城经济较强的韧性,更显示了全市围绕项目建设实施全周期服务的成果。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15条措施》《促进服务业稳定增长14条举措》《扩大内需促消费6条措施》《金融帮扶19条意见》……政策措施一条条,条条都是帮扶计。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我市科学、积极、谨慎、务实地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随着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我市又响亮地喊出了“一季度损失二季度补”的口号,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都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达产达效等工作上,为项目建设提供顶层、直接和贴心的服务。

发展要靠项目支撑,项目源于招商引资,但好项目、大项目不会凭空落户运城,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争、去抢,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守好运城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运城市促进外来投资若干意见》《运城市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运城市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运城市产业招商专班组建工作方案》等多个政策性文件的起草发布,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制度支撑。而将顶层设计转化为生动实践的,是面对困难谋划在先、担当在前的理念,是从“坐等项目”到“主动出击”的改变,是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冲在一线的示范——

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储祥好等分别带队,相继赴北京、上海、重庆及郑州、洛阳、南通、合肥、杭州、深圳等地开展专题招商,与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商(协)会积极对接交流,洽谈合作事宜;

各县(市、区)、运城经开区党政一把手外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124次,对接企业179家,洽谈项目148个;

成功举办厦门、上海招商推介会,专班产业招商、小分队定向招商全年外出12次,考察重点企业300余家,洽谈对接75个项目。经过分析研判,正在跟踪对接的有57个;

……

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体现出我们招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在项目对接阶段,以“非常之心”讲好运城“故事”,吸引优质资源;在项目洽谈阶段,以“非常之为”推介运城“环境”,实现互利共赢;在项目落地阶段,以“非常之力”展现运城“速度”,凝聚发展合力。

招到商只是第一步。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开工,我市持续开展前期手续集中办理、“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等专题活动,明确项目清单、服务对象,确定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台账,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融资、环保等要素制约,突破痛点堵点,强化全要素供给,努力为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产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20年,我市通过打好金融“组合拳”,运用差异化手段精准发力,稳企业、保就业,推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对于央行推出的金融优惠、扶持政策,我市第一时间贯彻落实,让企业应享尽享。市金融办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用足用好央行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额度,分别争取到2.55亿元、16.3亿元、7.25亿元额度,并全部完成投放。

为落实省委“南果”战略,全力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我市出台了《运城市推行“南果专项贷”支持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南果贷”金融产品满足果农、果企、果业融资需求和转型发展。2020年,我市“南果贷”投放金额达90亿元。

我市还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企业项目融资需求联络机制的通知》,积极沟通企业、项目主管部门,将全市重点企业、项目特别是“1311”重大工程项目融资需求第一时间发送给各金融机构,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市实施企业“白名单”制度,选出181家“白名单”企业,在市级媒体公布,引导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

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42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14.4%;各项贷款余额1450.1亿元,增长14.2%。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数量最多的地级市,2020年,我市在成功获得全国“金融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的资格后,把建立支小支农的新型融资担保体系作为实施普惠金融改革的主要抓手,筹划从制度层面解决我市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市由市县两级财政联合出资,新设一家专业从事支小支农、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新设公司注册资本为两亿元,费率被控制在1%,每年的担保费用补贴由市县两级财政各负担50%。该担保公司采用新的风险分摊共担体系,形成国家担保基金、省再担保集团、新设担保机构与合作银行2∶2∶4∶2的风险分担比例,共同分担融资担保贷款风险。

2020年年初,我市全面开展了“千人千企”精准帮扶活动。列入“千人千企”帮扶的企业和项目涉及工业、服务、商贸、建筑、农业、交通等,覆盖一产、二产、三产各类企业。市县两级共抽调1016名干部编成501组,对1101户企业(项目)开展精准帮扶,共收集1426个问题并全部予以解决。2020年9月10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拓展“千人千企”精准帮扶活动的通知》,对深化拓展“千人千企”精准帮扶活动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在入企服务中,我市各部门深入调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取得了显著效果——

有的积极协调保障企业正常运营:比如市住建局,针对山西运城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反映项目土方运输作业问题,经过积极协调,在确保满足“六个百分之百”要求下,允许单桥车辆全天通行;

有的积极组织推动企业营销:比如市商务局,组织汽车(摩托)展销活动,接待顾客两万余人次,现场销售车辆317辆,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余元;

有的积极对接强化智力支撑:比如市县两级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开展线上招聘会40余场,解决企业用工需求近万人,培训工匠型专业技能人才220人,培训企业人员3000余人次;

……

围绕高质量转型发展

高密度改革创新

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是唯一出路,开放是根本举措。

“现在办证太方便了,申请资料没拿全,也能提前办结了!”说这话的是万荣县华府壹号院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负责人赵炳文。他到万荣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办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书,由于仓促未带齐全部申请材料。为方便企业办事,万荣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对该事项进行容缺办理,当天办结。赵炳文次日将容缺资料补齐,取走了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书。

为了给办事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我市出台《运城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有效开展“容缺受理”“模拟审批”“融合审批”“承诺办理”。在申请人承诺缺项材料的递交时间后,即可先行予以受理,待申请人补齐全部材料后,及时出具办理结果。

新城控股集团“吾悦广场”项目相关审批办理涉及多个部门十多类事项,要在以前,企业自己办起来不仅费神,更要耗费大量时间。2020年6月22日,根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关于近期拟供土地基本情况通知书(2020-1)》,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牵头组织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能源局等单位开展“政府统一提供服务”,7月15日就全部完成审批事项。

针对项目建设前期事项多、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我市制定《关于推进政府统一提供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确保签约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达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改革,总是源于一个个细节上的创新和微观上的探索。

一年来,我市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优化流程,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如今,一个窗口受理、一套清单管理、一支队伍勘验、一流效率审批的“四个一”审批模式已经全面推行。市本级企业设立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比国务院规定少7.5天。一般工业项目审批由省定38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100个工作日压缩到58个工作日。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率95%、名列全省第一。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提速70%以上,县级提速65%以上。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7万户。市政务服务中心开通周末服务窗口,有效解决群众“上班时间需请假办,休息时间办不了”的问题。

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以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在危机中孕育了先机,于变局中开启了新局。

2020年,我市制定了《市级领导干部领衔推进重大改革项目办法》,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抓20个重大改革项目,系统推进74项重点改革任务,30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举全市之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举办“六新”发展论坛,3名院士专家做专题报告,授牌成立7个产业技术联盟。开发区改革全面提速,12个省级开发区班子成员全部配齐,“四至”范围全部核定,授权行政审批事项4492项,出让标准地15宗1026.6亩,建设标准化厂房146万平方米,储备熟地5593亩。初步反馈,全省64家工业类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考核,我市有9家被评为优秀等次。国企国资改革加快推进,坚持“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完成71户企业脱钩改制、78家国企公司制改革和40户“僵尸”企业出清工作。

农业,“特”“优”属性持续提升。2020年,我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基地,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03.6万亩,总产量28.2亿公斤,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运城果品聚力“特”“优”,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沙特等72个国家和地区,“运城苹果”入选全国“2020苹果区域公共品牌声誉十强榜”。初步统计,2020年全年,全市水果产量685.1万吨,同比增长5.7%;水果产值同比增长5.1%,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为42.2%,对农业经济拉动作用最大。

工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20年,我市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争取专项债券28.9亿元,储备新基建项目646个,总投资575.4亿元。聚力“六新”突破,抢先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5G应用、半导体材料等新业态加速成长。聚焦“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科学编制规划,加强沟通对接,推动运三客专、阳运高速等一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重大工程进入国家及省里盘子。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7%,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9家、达到170家。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9%。

服务业,主动发力实现反转。针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的消费不足、服务业疲软问题,我市积极制定系列措施,发放各类消费券两亿元,提振市场信心,激活消费潜力,使服务业增加值实现反转,结构调整发生了可喜变化。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14.7亿元,同比增长4.1%,近9成行业实现增长。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而开放同样促进改革。

2020年,我市航空口岸正式开放获国务院批复,第五届果博会成功举办,运城良好对外形象进一步展现,特别是成功举办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全面展示了运城蓬勃发展的势头、深厚的文化底蕴、绚丽多彩的魅力、热情好客的民风,立体化展示了我市悠久的农业文明、“特”“优”的现代农业、“三农”工作的成效成绩、新时代的农民风采。

回顾过去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感慨万千并倍感欣慰。全市上下以坚定意志、非常之力、果断之策,在不确定性中把握了确定性,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最终打赢了运城战“疫”,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取得了市域经济逆势飞扬、全线飘红的向好态势。

这是新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上的新起点。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永远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的工作常态、锲而不舍的尽责心态,紧抓发展不动摇、咬定转型不放松、越是艰险越向前,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