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金声玉振闻于天

——写在王艺华先生从艺五十周年之际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1-01-07

■赵文彬

有一次和王艺华团长聊天,说起从小就很崇拜他。王团长笑着说:兄弟啊,你可别给我说你是从小听着我的戏长大的!不过说实在话,作为一名戏迷来讲,我还真就是听着王艺华老师的戏长大的!这个长大,可以说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年龄的增长,另一个意思就是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的王艺华老师那铿锵激越、声遏云霄的唱腔,让我从对蒲剧的喜欢、喜爱到琢磨、研究,直至现在,成为一个初入门的评戏人,这可不就是在成长吗?

第一次知道王艺华老师,还是听他唱的《黄鹤楼》,那时候想听戏,除了收音机就是录音机,不知道在谁家的录音机里,那一嗓子“大江磅礴腾巨浪,虎踞江东威震八方……”顿时让我惊若天人,那声音,那气势,唱出了江左名将,年少周郎的霸气与威武。

后来,《清官寇准》《狸猫换太子》等优秀剧目陆续推出,王艺华老师的艺术特点和艺术形象也日渐清晰。尤其是原创剧目《枣儿遥》拍成电影,把艺华老师的艺术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也就此成为蒲剧这一古老剧种里程碑式的人物。

王艺华老师的唱腔,高亢激昂,爆发力强。尤其是高音,一嗓子便推到了极致,遍览蒲坛,无人可及,极大地满足了蒲剧这一剧种擅长表达悲壮苍凉,慷慨激昂的艺术需求。正所谓,剧种因人而名,人以剧种而成。可以说是根植于晋南这一方沃土的蒲剧这一古老剧种成就了王艺华,也是王艺华以其富于表现力的唱腔和堪称完美的舞台动作让蒲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生活中的艺华老师个子并不算高,舞台上的他却气势逼人。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从小扎实练功,拔出了气势。在舞台上,你感受到的王艺华永远是一个渊渟岳峙、耸立如峰的伟岸形象,极具大家风范。正如我们的山西老乡,表演艺术家赵子岳老先生所说:人啊,活的就是个精气神,而演员尤其如此。

艺华老师不仅在舞台上扮相俊美,台风硬朗,工作、生活中更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见到他,永远是干净利落的形象。

王艺华老师不仅是一位好演员,更是一位好团长。蒲剧以前没有省级院团,运临两地的蒲剧院团就是蒲剧的最高研究演出团体,王艺华老师便担任运城市蒲剧团团长,达十年之久。那十年间,他不仅排出了一台台能代表蒲剧艺术水准、享誉三晋大地的好戏,更为难得的是带出了一个阵容严整、勠力向上的团队。记得第一次见到王艺华老师是市蒲剧团在临猗县石家庄村演出,团里一位朋友邀我们过去看戏,来到后台,第一次见到了闻名已久却难得见面的王艺华老师。王团长已化好了装,穿着厚厚的棉马甲候场。正襟危坐在大衣箱上的王团长见到我们,虽不认识,但还是礼貌地点头示意,再看周围,所有演员在王团长的带领下,忙而不乱地准备着。偌大的后台,几乎没有人大声说笑打闹,一切井然有序,这气氛,让我们这些外来者也不禁压低了声音。我当时就想:不愧是蒲剧的著名院团,团风、台风果然不同凡响。在王艺华团长任职的十年间,运城市蒲剧团在过去的基础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活跃在三晋大地上的文化劲旅。

作为一个活跃在蒲剧舞台五十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之后的王艺华觉得自己还应该为蒲剧这个自己钟爱的事业再做点什么。而这一想法与酷爱戏曲、总想为振兴蒲剧事业作点贡献的我市知名企业家阳光集团老总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强强联合,在市电视台开办了《阳光戏苑》。王艺华说: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通过戏曲,尤其是古装戏,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美术、服装、语言、舞蹈等美感,戏剧对于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戏剧还有高台劝化、移风易俗、改善民风、开启民智的巨大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审美兴趣悄然发生变化,喜欢看戏,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欣赏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戏曲盛宴的群体呈减少趋势。戏剧式微之下,一个剧种要立足、要发展,靠的不仅仅是演员群体的支撑,更需要广大戏迷群体的推动。如何为戏曲培养观众群体,进而倒促戏曲发展,这难道不是一个剧种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应该做的吗?!“这就是我开办《阳光戏苑》的初衷!也是我们戏曲人的初心。”为了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戏迷们不仅会唱戏、更懂戏,王艺华在过去戏曲类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名家点评和戏曲知识问答环节。这一举措让报名参加《阳光戏苑》的戏迷们耳目一新,用大家的话说,参加《阳光戏苑》,不仅过足了戏瘾,而且收获颇丰。而能够得到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艺华老师的当面点评,更是让许多戏迷朋友兴奋不已。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王艺华说:“只要我还有精力,为蒲剧事业作贡献的脚步就不会停歇下来。”

在王艺华老师从艺五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王艺华先生致敬!祝王艺华先生艺树长青!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