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山西>

【转型进行时】院士专家山西行 为转型发展赋能增势(之二)

来源:山西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2

坚持高标准保护,是我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如何做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怎样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的综合防治?12月1日至4日,参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山西行的多位院士专家就正在审议中的《山西省“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规划》和《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把关指导、献计献策。

大气污染防治 山西答卷“实属不易”

“山西在客观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极大改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实属不易’。”在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和环境规划院“十四五”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规划的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泓用“实属不易”四个字来评价山西这些年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绩。

贺泓中肯地说,山西省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能源结构,以及它的地理位置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扩散条件不好,这些因素对大气污染控制都非常不利,但山西近几年空气质量大幅好转,PM2.5明显下降,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幅下降,氮氧化物排放也呈下降趋势,取得这样的成绩,当得起“实属不易”这四个字。

近年来,山西加大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上半年,山西11个市6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有五项指标同比实现双位数的大幅下降,太原更是连续6个月在“2+26”城市中降尘下降幅度最大。

贺泓认为,政府通过关停限产、调整产业结构等调控措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下一阶段就进入大气污染控制的深水区,要加大科技支撑,让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比如说联防联控、精准减排、协同减排等都是科技在支撑,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判断和部署。

在座谈会上,贺泓提到了“跷跷板”原理,大气污染治理在控制VOC和臭氧指标的同时,更应该把核心放在PM2.5的控制上。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他进一步阐述,现在PM2.5下降的同时,华北地区包括山西都发生了臭氧的反弹。研究显示,PM2.5跟臭氧相互影响,即反馈关系,这几个反馈关系在污染重的时候,都会导致PM2.5下降,臭氧上升,这个不用惊慌,当PM2.5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望实现PM2.5跟臭氧的协同控制。

利用大数据科学指导规划、摸清家底

晋阳污水处理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地下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的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规模达到32万立方米。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在调研时对此给予肯定并建议:“在地下建了污水处理厂,那么地上可以建成蓝绿融合的生态系统,这方面可以再做进一步思考。”

任南琪这次的山西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参与研讨“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他提出四点建议,其中一点就是要利用大数据科学指导规划、摸清家底。任南琪表示,山西能从国土资源这样一个空间格局的角度来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在国内开了先河。下一步的规划很重要,他建议要用大数据来科学指导,比如说山西的地势地貌,包括它的水文地质、污染源、城市群以及现在监测到的污染状况等,都要用大数据认真分析,以做到绿、灰有机结合,蓝绿融合,最终达到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修复。

任南琪特别点到了“绿”,他说,国家第一批30个海绵城市试点,基本上是按照“绿”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的。无论是滞、蓄、净、排、用,还是要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并且最后上升到水文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绿色发展来进行的。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山西要打造一流的绿色生态体系,这方面的案例可以借鉴甘肃省庆阳市,它在解决了滞、蓄、净、排、用等方面问题的同时,最大的贡献就是对黄河大保护,在固沟保塬、减少泥土流失等方面做得很有特色。

海绵城市是治理黑臭水体的“灵丹妙药”,就山西的地质地貌而言,应该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任南琪认为,这首先是水资源的问题,在山西除了汾河水,还要充分利用好雨水、污水等非常规水资源,这些从海绵城市的角度能够充分体现出来,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也可以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一一得到解决。

水污染防治 关键在岸上核心在管网

对于“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设定,山西提出要坚持两个对标:一是对标“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成员”的定位,力争生态环境多数指标达到或超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二是对标“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的定位,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高标准推动生态省试点建设。

在指标设置上,“十四五”要力争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比例进一步提高,2035年要稳中有降,PM2.5平均浓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35年要把PM2.5的指标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意味着一年降1微克,对于环保部门来说,压力非常大,如何寻找突破口?对此贺泓说,1微克1微克地抠,对山西来说,就是要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氮氧化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燃煤的烟气。目前在燃煤电厂、工业锅炉上,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正快速普及,希望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另一个是机动车排放。其中,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占比非常高,是机动车排放控制的重中之重,山西有些城市已经率先实行了国六排放标准,走在了前面。

此外,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山西提出:“十四五”优良水体比例要增加,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汾河流域水质稳定提升。

对此,任南琪建言:污染在水里、关键在岸上、核心在管网。“要特别关注管网的问题,到底还有多少是偷排的,有多少没有实现节污,多少管网出现漏损?包括雨污的合流,以及很多的错接漏接等,一直到‘毛细血管’。”任南琪说,就是到街坊、到小区,都要开展排查,确保所有的污水都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这也是这次中央环保督察要考虑的,污水的收集率是多少,而不是只考虑污水的处理率是多少。

要做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任南琪建议,可以考虑优化职能部门设置,对厂、网、河进行统筹管理。在责任主体方面,可以考虑把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系统、河道的整治作为一体,交由企业统筹管理,从严落实主体责任。

“十四五”是新发展阶段的起步期,也是山西转型出雏型的关键期。各位院士专家充分发挥各自专长,深入一线把脉问诊、支招出力,为我省带来了一场转型发展赋能增势的“及时雨”。箴言良策,贵在落实。让各位院士专家的咨询行早日变成合作行,三晋大地将更加山青、水秀、河畅、岸绿,处处好风光。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记者  周慧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