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今年的冬天可比往年暖和多了”

——平陆马村扶贫车间见闻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0

□记者 景斌

村民在车间里忙碌着 景斌 摄

有钉鞋舌的,有缝鞋面的,还有穿鞋带的……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进平陆县杜马乡马村的扶贫车间,车间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车间外,印有“运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驻马村工作队扶贫车间”的牌子格外醒目。 

“往年后冬就闲闲没事干,想出去打短工,还没人要。”该村村民李秋艳说话的时候,手里的活没停下一刻,“今年不一样了,不出家门就把钱挣了,而且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这可多亏了我们村的工作队,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其他村民也纷纷说。

这事还要从2018年说起。 

那年,驻村工作队为村里争取到一笔1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经过和村“两委”沟通及多方考察,决定打造一个扶贫车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工作队接触到“棉花宝宝”公司,这是一家童装加工企业,在平陆多个村庄都设有加工点,有成熟的制作、销售渠道及设点经验。 

“你们村的人愿不愿意干?能不能干得了?干得怎么样?”“棉花宝宝”负责人范同信不无担忧,“马村路不好走,无形中也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没问题!村民的思想工作我们来做,没有技术可以学,嫌路远了,我们负责运。”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杨文杰、工作队队员王治国异口同声地说。 

虽然范同信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经不起工作队的“死缠烂打”。 

“的确被他们的激情打动了。”范同信回忆说,“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他们回市里了。本来约好周一见面谈扶贫车间的事,可下大雪,路被封了。” 

范同信想着他们应该来不了了,打算自己进村和村“两委”商量。 

没想到的是,杨文杰和工作队队员竟然徒步冒雪翻山过来了。 马村紧邻盐湖区的凤凰谷,沿凤凰谷边上的一条小路上山,登顶后朝杜马方向走,就可到达。 

“我们早上8点多出发,到下午4点多才到,走了六七个小时。”王治国说,“见到我们,范同信感到很意外,他当即表态,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把车间建起来。”

杨文杰说,既然答应人家了,就一定要做到! 

不仅如此,此后不久,平陆县城限行,他们把车开到城边后,就走着到了范同信的办公地点。 

这再一次让范同信感动不已,更加坚定了信心。 

原计划今年年初,就要开工的,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到5月底,缝纫机等设备到齐,扶贫车间才算完工。

6月初,范同信把材料拉进了村,可正巧碰上苹果套袋时期。 “原本说好开工,可村民都去给苹果套袋了,因为一天至少挣100元。”驻村队员樊勇盛说。 

这可怎么办? 

“钱都送上门了,还嫌少!”杨文杰决定挨家挨户去跑,“说好的事,怎么能随意变呢!人家肯定不会等咱呀!” 

看着杨文杰他们苦口婆心的样子,董灵草、杨新绸等村民心疼了,“杨书记好不容易给咱找下项目了,咱们要是不守信用、不支持,那对得起这几年人家给咱村干的那些实事吗?” 

在他们的动员下,不少村民也来了。 

可是干了不到一个星期,范同信就着急了。“村民培训的时间短,导致做工不够精细、速度不够快,照这样下去,不仅供不上货,还有可能把牌子给砸了。” 

而村民这边也有畏难情绪。 

“我被你们的激情打动了,但被现实打垮了。”范同信苦笑着对杨文杰说。 

这可如何是好? 

范同信建议,要不先从做鞋开始,相对做衣服,鞋的做工就简单多了。 

“那就做鞋!”杨文杰坚定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绝不能半途而废。” 

在范同信介绍下,豹龙健步鞋进了马村。他告诉村民,只要掌握技能、提高水平,往后还能继续做服饰。 

从7月开始,扶贫车间正式开工了,村民们个个干劲十足。 

一转眼,5个多月过去了。“按件计工,一个月下来能挣1500多元。”生活充实的李秋艳笑着说,“今年的冬天,可比往年暖和多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