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万荣汉薛东岳庙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2-01

□李耀岗

▲万荣县汉薛村玉皇阁

在民间,东岳庙是仅次于关帝庙的第二大数量的庙宇。

万荣县汉薛镇汉薛村现已无东岳庙,过去曾有,且殿寝栏柱颇具规模,一村之中,实属罕见。

历史悠久的东岳庙

东岳庙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为东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度折射。大凡民间信仰,鬼怪仙道,多包涵于东岳庙内,尤其“抑恶扬善”等劝善思想普化其中,积淀深厚。同时,东岳庙又以道教文化、民俗文化为精髓,对于民众心理塑造、道德规范和行为约束,作用甚巨。

东岳大帝,也称泰山神,传说中为天人沟通之桥梁。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封禅泰岳祭神祀天,不断强化东岳神之政治教化功能,民间祭祀自此也逐渐扩大规模。东岳神遂作为一种泛众精神信仰,不断配合治者统御要求、迎合民众心理需求。然而,泰岳毕竟远在山东,百姓不具物力资费前去祭拜。为满足域内百姓需求,宋真宗赵恒曾下旨“从民所欲,任建祠祀”,自此各地开始大量兴建岱庙、东岳庙,蔚为大观。

东岳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之一,其信众庙宇从官方皇家,到民间百姓,从都市到乡村,遍布各地。目前,山西是现存东岳庙最多的省份。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山西省现存东岳或东岳庙遗址168处,其中公布为“国保”的就有15处,从城市到乡镇,遍布各个村落。全国现存最著名的典型东岳庙群共5处,山东泰安岱庙、北京朝阳区东岳庙、山西万荣县东岳庙、山西蒲县东岳庙、山西泽州的岱庙,其中山西占了3处,万荣就有一处。

万荣东岳庙,即当地人耳熟能详的飞云楼所在地,此楼,与山西应县木塔号称“南楼北塔”,为我国当世幸存最精美的古代木建精品。飞云楼既是万荣东岳庙建筑群的精华和代表,也是中国古代木质建筑的一颗明珠。

“毕功适值三十载”

万泉县志中收录有《汉薛村东岳庙碑记》一文,为乡贡进士解栂所作,时间约为元代。文中记载:万泉汉薛村西北隅,地势爽垲,树阴乔密,岱岳行祠,坐得其穴,故数有灵响焉,来历缅邈不知所自。中有大殿,后缺路寝,傍列两庑,前耸三门,肇造规模具见大定纪事之碑,此不复赘冗辞。里人张福成,金朝仕竖,遥遥之华裔,继其志,补其阙,聚众合谋,鸠材命工,协力助役者辐辏而至。增修殿五筵七转,飞栏奋翼,盖瓦铺鳞,柱如林立,半似山拱。费钱弗啻五千缗,毕功适值三十载。经始于延祐甲寅之春,落成于至正癸未之夏。

汉薛村东岳庙碑记,提供了关于汉薛村原东岳庙的珍贵文字,尤其关于村西北地貌特征的描述尤为可贵。其中有几处值得玩味:

一是东岳庙位于村西北。从目前我国现存东岳庙分布来看,大多位于城中或村中,个别位于城外或村外,其方位为城(村)之东或东南方较为常见。其原因,东方在天干地支中为甲乙,八卦中为震,五行中为木。东岳,五岳之首,东为其主位,故以居东为上。包括万荣县现存东岳庙,也建于解店镇东南,清乾隆十一年重修飞云楼碑记:“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曰解店,镇之东南隅有东岳庙。”但汉薛东岳庙偏偏是建在村西北处,且有文字记述其地特点和灵异,如“地势爽垲,树阴乔密,岱岳行祠,坐得其穴,故数有灵响焉”,就是说村西北处地势高爽,树高林茂,东岳庙建这儿正好,而且有一定的年头,特别灵验。

二是历史可追溯至金代。元时汉薛东岳庙不是新建,而是重修,以前在金朝时就有。宋金对峙时,这里归金。按照东岳庙的民间建造时间,可能在宋金时,汉薛村也属于全国建造东岳庙最早的村子,而且规格较高,“前殿后寝”,可惜原金代碑文找不到了,无法详知其貌。更令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东岳庙建筑群,随着战乱兵燹毁坏掉了,只剩下“中有大殿,后缺路寝,傍列两庑,前耸三门”的残迹,时间也有记述——“肇造规模具见大定纪事之碑”,为金世宗完颜雍时所建,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三是汉薛村自古东西一家。最早听说汉薛村分为东汉薛村、西汉薛村,是从老辈人口中得知,但并不确认是否为独立两村,还是从何时合为一村。按照金元时的碑文来看,汉薛村应该自古就是一个完整的大村,至少千年之内不分东西。分东西村呼之,应该如现在的村东村西一样,并不是“分治”之意,而是村大分域称之。《汉薛村东岳庙碑记》碑文中,“里人张福成,金朝仕竖,遥遥之华裔,继其志,补其阙,聚众合谋,鸠材命工,协力助役者辐辏而至”,讲得很明白:村人张福成,在金朝作小官,本是我华裔子孙,他召集大家合谋出资修建东岳庙,用了三十年时间,花费五千缗钱才完成。汉薛张姓,世居村东,早年张家巷口有天神庙,故张家巷又称“庙后头”。村东,“庙后头”的张福成带人在汉薛村西建庙,说明东西汉薛村同属一村,不分彼此。不然,外村人怎能在他村建庙?那么,庙建得怎么样呢?“增修殿五筵七转,飞栏奋翼,盖瓦铺鳞,柱如林立,半似山拱”,飞檐半拱,柱如林立,庙盖得比以前的还要好,毕三十年之功于一庙,确为当时之民力所极。

千年古庙福泽后人

有人会说,既然汉薛已无东岳庙,这样追记千年前古庙,有何意义?

现在的汉薛村,虽然原来金元时期始建的东岳庙建筑群早已荡然无存,但按碑记索寻,村西北处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一处古建——玉皇阁(又称玉帝阁),本村人称其为过风楼。此玉帝阁,为清道光二十四年修建,除此再无其他文字记载可考。但以民间东岳庙的营建规格来看,其建筑大多模仿宫廷模式,有大殿、献殿、寝宫,设置三门两庑,中有钟鼓二楼,规模犹如帝王建制。汉薛村原东岳庙的门殿宫阁等组成构件,与全国其他东岳庙应大体相同,以一村之力修了三十年始成。笔者观多数东岳庙,如北京朝阳东岳庙等,原来也有玉帝阁、玉皇阁、碧霞元君殿等建筑位列其中,那么汉薛村中现存玉帝阁,或许应是在原金元遗址上于清道光时重修的。

据考证,明清以后,乡村寺庙群逐渐形成了以玉皇阁为中心的建筑特点,多以玉皇阁居中且建于高处或高台之上,以追求至高、中央和建于拱门之上的特点,四周其他庙宇环伺,如众星拱月。其中,各地又以真武庙、三官庙等杂陈,上祀玉皇,下祀玄帝,再崇东岳,体现民间信仰演进的世俗化与多样性。于此,汉薛村现存的“过风楼”,应称玉皇阁为正,尽管今人或称“过风楼”或称“玉帝阁”,但其称多自民间口耳相传,历史上可能还曾叫过“三官庙”等,稍加规制应统一为“玉皇阁”才是。

后来,从一副对联基本可以确认,现汉薛村西北玉皇阁就是当年东岳庙的建筑遗存无疑。而且清代时,人们沿玉皇阁追求至高的习惯,加高玉皇阁,建于砖砌高台之上,其下为供人穿行的“城门”洞。

汉薛村玉皇阁楼廊前石柱有副对联,于地面仰视石刻字迹很难辨识,登楼细查,此联跃然眼前:帝德协天心正气常昭宇宙,财源滋地脉深恩永庇人间。

原先曾以为,联中“帝德”为当时皇帝颂词,后看东岳庙文化资料始知此“帝”应是东岳大帝,这是对东岳帝祚的颂扬之意。

汉薛村中,原与玉皇阁相连的城墙曾蜿蜒村西北数里,方圆之内并无人家居住,这也与乡人不占庙土禁忌相合。这里的人,历来节俭勤勉,敦品重廉,元时的东岳庙建筑群,偌大一片庙宇楼阁,自延祐甲寅年春(1314)到至正癸未年(1343),共建了30年,才花费区区五千缗,实属不易。

想着当年的汉薛村人,从村东村西聚于村西北东岳庙,面对东岳神顶礼膜拜并许下心愿,然后心满意足地穿过玉帝阁下穿堂风劲吹的门洞,走向某处庙会摊点……不禁为这样烟火稠密、恬淡安静的俗世风情,心向往之。

乡贡进士解栂寥寥百字的碑文写得并不很生动,还有一半是论东岳如何如何,古板干涩,另一半才回到汉薛,又简笔而过。他在《汉薛村东岳庙碑记》文末,留下一笔,称张福成等“欲刻贞珉作不朽之垂将来,走百里丐余文,固辞弗获已而书”,意思是村人跑了百里路求他写碑文,他实在推辞不过才写了。看来,当时汉薛村苦于无人执笔,才苦行百里求于这位未能擢第的乡贡进士。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