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书写河东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

——“十三五”我市教育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1-27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泥土地、砖瓦房,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迈向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新台阶,学生逐渐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教育发展之路,均衡优化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圆满完成,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拉伸,屈蹲,伸展,好!再做一遍!”近日,在运城市海仓学校漂亮的塑胶操场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体育课。该校四年级学生李斯雨说:“我们学校特别漂亮,离我们家很近,我在这里学会了弹吉他和钢琴,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高。”同学雷梓萌高兴地说:“老师对我们像‘妈妈’一样,我爱她们……”

运城市海仓学校校长赵玉芳告诉记者,学校硬件一流,就要有一流的教学与之匹配。近年来,该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谋求内涵发展,精心打造办学特色,在深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开设了包括合唱、足球、绘画、英语等在内的20余个项目的兴趣活动课,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发展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质量,用实际行动兑现“特色亮校”的庄严承诺。该校学生家长胡开平说,学校环境优美,教育质量满意,尤其是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让家长根据自己的职业给孩子讲一讲各行各业的知识和外面的故事,拉近了家校的距离。

运城市海仓学校成立于2013年,是一所市直公办小学,位于中心城区人民北路四季绿城小区内,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管理服务、特色建设等方面堪称一流,是我市为了解决中心城区办学均衡、满足市民需求而开始的教育布局,拉开了我市城乡教育高起点办学、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优质办学大幕。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改薄”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加大中心城区学校建设力度,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将全市每一所学校都打造成高品质的学校。

“十三五”以来,中心城区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38所(公办15所、民办23所),总投资20亿元,占地5404亩,新建学校数量占到目前学校总数的15%,增加学位3.7万余个。近年来,我市加大硬件投入力度,持续扩大中心城区学位供给,大运小学、大运幼儿园和运城幼师高专金海湾幼儿园于2019年9月顺利投用,运城市第五幼儿园和运城市人民路学校分校及附属幼儿园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5月以来,全市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99所,增加学位48685个,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我市大力实施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投资7亿余元,覆盖13个县(市、区)和1所市直学校,涉及项目学校575所,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食堂面积、生均厕所面积、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均达到省定标准。教学仪器、信息化设施、图书、体育场地等全部达标,切实满足教学需要。农村小规模学校智慧教育、网络教育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全市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挤、农村弱”的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全市教育信息化得到全面升级。全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5935万元,配备创客教室10间、录播教室147间、电子白板402套、平板电脑1100台、计算机2264台。县级教育城域网建设投资4602万元,采取自建、托管、租用等方式,实现了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桌面。运城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升级架构到百度云,为4.2万名教师和40.8万名学生开通了“学习空间”,开通率分别达到92.4%、93%。我市于2019年成功入选“智慧教育国家示范区”创建区,省级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和智慧教育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智慧教育政府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从城乡均衡到全面提升

“我是快乐的小精灵!啦啦啦……”在运城市幼儿园中班教室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跳着欢快的舞蹈。老师李娜告诉记者:“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既是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是市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孩子们在这里发挥天性、自然成长、快乐幸福。”

运城市幼儿园是我市幼教方面的龙头学校之一。近年来,该园提出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办学理念,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好评。作为优质幼儿园,该园积极对接,片区联动,帮助其他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幼儿园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另外,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市幼儿园以该园为主园,以盐湖区的3所农村园为分园,积极组建了运城市幼儿园教育集团,确保乡村留守儿童共享教育发展优质成果,让农村幼儿享受到和城里幼儿一样的优质教育。

2017年,全市13个县(市、区)在全省率先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义务教育由普及进入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目前正在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5年来,我市通过组织交流了校长、教师1.2万余名,城乡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理念、师资水平,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优秀率超过90%,广大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办园模式改革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持续纵深推进。扎实开展“规范办学年”教育治理行动,中小学招生、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高中借读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更加有力,资助工作平稳有序,师德师风教育扎实开展,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基本消除,平安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现象得到基本遏制,全市贫困家庭适龄儿童“上学不愁”得到进一步保障。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办非寄宿制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的问题,受到群众好评、社会称赞。教育扶贫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达99.8%,无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从特色育人到全面育人

“我最喜欢课外劳动了,不仅放松身心,而且增长了许多农业知识,还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珍贵。”市实验中学初二学生史一民说。

2017年,市实验中学在市区给学生物色了一块面积近10亩的劳动基地,责成专人负责,招募了生物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菜农”现场指导,认真策划,制定课程计划,固定参与劳动学习的班级,成立了“运城市实验中学少年农学院”,供全校4000多名学生轮流劳动学习。3年过去了,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爱上了田间的体力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劳动有了新的认识,把平时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与劳动结合起来,奠定了学校提升劳动教育质量的基础。该校劳动实践课的开展也助力学生步入人生大课堂。

该校校长赵克恭告诉记者,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只是学校课改的一小部分,从特色教育到全面育人是学校不断追求的育人目标。通过近5年来发展改革,市实验中学教师有劲头、学生有活力,形成了良性的校园氛围,激活了学校教育,提升了教学质量,在2020年全市中考中取得了喜人成绩。

“十三五”期间,我市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开齐开足德育思政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真正让学生身体、心理“双健康”。5年来,该校思政工作“三支队伍”力量不断强大,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评价,切实形成良好的家校教育合力。

我市狠抓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全市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明显回升。“十三五”期间,我市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持续开展市级并参加省级、国家级“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空军招飞录取人数持续位居全省第一,被中部战区表彰为招飞工作先进集体;小学生拼音报社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强报刊”,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十大阅读推广机构”;运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先后在第21届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夺得两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项目一等奖,实现了运城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的历史性突破。

“‘十三五’即将结束,‘十四五’扬帆在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运城教育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使‘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让人民群众从教育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市教育局局长李明说。(李宏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