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一字之师 一诗之师 一世之师

——纪念我的书法导师欧阳中石先生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2

11月5日凌晨,欧阳中石先生溘然长逝。噩耗传来,人们不胜悲痛。中国当代书坛陨落了一颗巨星,杏坛失去了一位名师,我与“普天桃李”失去了一位百世难遇的“书法导师”。

1990年11月,笔者到北京参加由欧阳中石先生主持的“中国书画创作研究班”,拜先生为师,聆教月余,受益匪浅,从此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既传统而又不泥古的书法教育

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书法热”中,书法教育成为风行一时的“重中之重”。当年由欧阳中石先生主办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起到了“独领风骚”的潮头作用。1990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书画创作研究班”就是一次“八百诸侯会孟津”的书法培训,为之后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活动的连续开展,开了好头。

那次研究班自始至终体现了先生“既传统又不泥古”的书法教育理念。

面对来自全国书坛的“各方诸侯”,先生仍然采取“一对一”的单个教练。为了扭转某些学员“任笔为体”的不良“习气”,他把“临帖”作为本次研究会的“重头戏”,着重强调要学“古人”,学“传统”,摈弃“学今人”,甚至公开反对学他本人的倾向。

我偏爱草书,先生针对我用笔过速的毛病,又给我介绍了一位师傅。当我询问他是谁时,他笑着说:“一千年前的师傅黄庭坚。”他说,黄庭坚“点法入草”是个创举,用好了不但可以减速,而且还可以增加书法的“节奏感”,并介绍了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诸上座》《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法帖。现在我的草书如果说还有点长进的话,完全是先生教导的结果。

二、重学养而不轻技法的综合培养

先生教书法一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蔑视“书奴”“写字匠”。为了提升学员学养,他在当年的培训班上,使了两个“绝招”。

第一个“绝招”是在培训班上安排了一周的“诗词文学课”,专请北京大学的文学大师给大家讲诗词歌赋,提升学员的文学素养。

第二个“绝招”是在毕业前书法创作课上,给每个学员送一幅老师的亲笔书法,但要求书法内容必须是学员自己的文学原创,诗词楹联都行,不但要合律,而且还要有文采。这一“突然袭击”可“难坏”了众学员。拿不到老师的字,空手而归,真可要“抱憾终身”!

先生题写了我的一首七绝诗《雨中登泰山》以赠:

山锁烟霞里,

云随步履开。

豁然红日出,

岱岳信雄哉。

在提笔书写前,先生首先拈毫濡墨在诗稿上,把原来结句的“何难哉”改为“信雄哉”。如此改动,不但纠正了“三平脚”弊端,而且使诗意境界陡增,好不让人拍案叫绝!

三、重“言传”且更重“身教”的大家风范

低调做人的品格是先生的一贯作风,以前只是耳闻,而这次题诗落款,直接印证了这一点。在我的《雨中登泰山》正文后,先生落款竟然写成“振生同好泰山诗,中石书”。当时,我急忙阻止道:“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怎么能称‘同好’?”(时年先生63岁,我43岁)而先生微笑答曰:“你我都喜欢诗词和书法,不是同好是什么?”

后来还听到许多热议先生谦虚谨慎、幽默豁达的佳话传说。

在先生的头顶有许多耀眼的光环,当记者采访他问他最喜欢哪一个荣誉称号时,先生慨然答道,就是北京市赠送给他的“人民教师”这个朴实称号。

在央视的《艺术人生》中,当主持人朱军问他:“现在全国的书法家都在搞个展,您为什么不搞呢?”先生竟然幽默而睿智地答道:“我怕暴露缺点……”

先生是一位哲人!

先生是一位宗师!

多年来,我一直不忘先生教诲,立足传统,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勇攀高峰,曾于2007年在北京大学举办“杨振生诗联书画展”,实际上这是对欧阳先生的一次汇报,是给全国文友的一份示范答卷,是对“文章华彩,翰墨双馨”书法之路、文化之路的忠诚实践。

当然,走在这条路上的,不只是我一个人,更多的应该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带领的一代优秀文化传承者。

我们不会息肩的,我们不会停步的!

至尊莫若师,难忘当年,岱岳雄哉人始信;

柔笔能扛鼎,磨穿铁砚,兰亭已矣字通神。

岱岳雄哉,先生雄哉!

(杨振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