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0-23
张冰梅和她的著作《梅开时节》
文友张冰梅集文成书,自是可喜可贺的事,毕竟一番心血得以具象。
执其卷,品其文,再对照其人,就更加佩服宋人苏轼“文如其人”的发现。
她的文章,不仅有父亲、母亲、女儿等亲情话题,还有《我的小叔》《发小珍儿》《我放飞了一只麻雀》等散文,折射生活情节,显露人生真相。故此,文字细腻耐读,点点滴滴,饱含着真情、大爱、善美的表达。
可见,这是个情感细腻、内里阳光充沛的人。
她的文章,大多小角度着笔,睹物思人,有感而发,喜怒哀乐,生活琐碎,别味遐思。多以平铺直叙手法,却充满真情实感,娓娓道来,有滋有味,极接地气,而无天花乱坠、夸夸其谈、言之无物之伤。所以,这是个文笔朴素、情感真挚的人。
她的文章,积极向上,极少幽怨情绪,也非卿卿我我、无病呻吟,把持了她写作的成色。
又想起,与之初识于两年前的一场文事活动的情景。那时,她与一位男士一起担当主持人。只见她落落大方、举止得当,热情奔放的表达和字正腔圆的专业水准,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这也只是她一次主动请缨之下的业余主持。又是如何修得人生的如此气韵呢?当时,我一掠而过地想。
书序中,她的闺蜜一苇说道:“冰梅除了喜欢写诗歌、写散文,还喜欢唱蒲剧、唱歌。她能将蒲剧唱得字正腔圆,还能将歌唱得准确到切分音与休止符。”从她的文章《也说说我与戏曲的情缘》也可得到一些佐证。竟是如此妖娆的人生吗?
可见,她的精神姿态,是多么向阳而居,终究花开枝头,颗粒饱满。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充满正能量的人。
书中的《家乡非遗“转花灯”》篇,也值得细品。它从转花灯的起源、发展、制作、表演和传承的意义等,予以挖掘和详解,一气呵成。最终,“转花灯”作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落脚于她的家乡河津市僧楼镇。无疑,她是深爱着她的家乡故土,才如此上心。
掩卷而思,她的书名《梅开时节》,与她的名字“冰梅”是一种巧合,还是心有所系,内有牵连?那么,究竟是谁召唤了谁?耐人寻味。
就感觉,生活中她虽说是个平凡角色,普通人,但当去靠近触摸她的文字时,就会发现,这份平淡、朴素,略显青涩的写作,却绝无关潦草。相反,感知的是一个灵里散发着几份书香气的女性。
如果套用一下当年有人送给傅山的评语:“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学,学不如人。”那么,这个与我未有很深交集的女子,落于她身上的印记,应该是位注重修身养性,且人格饱满的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她的名字,她的《梅开时节》,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暗香”,和诗意里“走”出来的这个女子,是否已经释然了她的本来,她的心愿,倘或,她“文如其人”的命意?
且看她的一首“梅”诗——
一枝梅/默然绽放于自己的天地/暗香浮动/遗世独立/不恋蜂蝶/不为争春/单等踏雪寻梅的脚步/轻扣那片月色黄昏
如此,“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梅开时节阳光明媚,大约,就是其书其人留给我的阅读印象。(黎建月)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