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9-01
“君子”一词,从孔子开始把其概念由对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有德之人的尊称。而今领导干部依然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正如朱熹所言:“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典故,体现的是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百姓赋予的权力的敬畏,彰显的是其“权重愈慎、位高愈谦、志得愈恭”的高度自律。
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做到“君子三畏”,应当以一颗清虚、静笃、坦荡之心,以一颗不带任何杂质和杂念的澄澈、谦卑、纯良之心,为天地工作,为众生操劳,为永恒服役,达到与天地大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做到“君子三畏”,当下来说就是要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历史,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并不断激发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同时,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知道自己的渺小,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着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一些东西常怀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使我们内心充盈、宁静,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当然,做到“君子三畏”,并不是胆小怕事,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对待每一件事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人。
曾国藩说过:“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的确,做人做事,从敬畏开始,方能善始善终。
(《学习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