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均衡·公平·和谐
——我市全面推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8-28

记者 李宏伟 通讯员 卫瑞洁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决策部署,5月25日,市教育局在“运城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发布2020年运城市中小学招生政策,提出全面推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00%实行电脑摇号录取等“新政”。

公办民办同步招生的推进会给我市义务教育招生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公办民办学校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家长们反响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义务教育回归公平起点

义务教育入学问题,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每年进入七月份,我市小学、初中的招生工作就陆续启动了,按照往年惯例,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一般会比公办学校早两周,这导致部分优质生源提前被民办学校挑走,不仅干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的招生秩序,还加重了家长的焦虑。今年我市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发布招生计划、同步信息登记、同步网上报名、同步审核报名资料,同步开展招生录取。

今年3月5日,省教育厅发布2020年全省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就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规范招生行为、调整招生政策等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

“公办民办同招政策的出台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对促进公办民办学校和谐发展、公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教育局副局长杨立德说。

“择校热”顽疾开始降温

今年,我市在义务教育阶段首次实施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后,全市民办中小学的报考人数出现明显下降。往年民办学校摇号录取比例最高时可达8.8:1,而今年,最高比例仅为1.5:1,全市选择民办学校的学生占比仅为25.1%,较往年最高时的36.2%降低了11.1个百分点,民办学校的热度急剧下降,政策导向效应明显。

“从前期的报名和各县(市、区)摇号的情况来看,整个政策对降低民办‘择校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报名人数和往年相比,比例明显降低了。一些民办学校的违规招生、虚假宣传也比往年明显减少了,但我们支持民办教育、办好民办教育的总基调是不变的,在招生上要规范,在办学上还是百分百支持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政背景下,如果在报名时不选择公办学校,又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将根据招录情况被统筹安排入学,很可能无法进入对口的公办学校。因此,不少家长放弃冲刺民办学校,转而求稳进入对口公办学校,这也就给公办校留住了更多优质生源。毋庸置疑,新政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更加趋同,都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公平择校促进教育均衡

“新政”出台后,市教育局从减轻家长负担出发,从维护教育公平出发,从构建教育优良生态出发,大胆尝试,充分发挥我市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的优势,建立了“运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平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生报名、学校录取均在“云端”操作,省去了家长来回奔波之苦。

在招生开始前,市教育局对全市所有公办学校的服务区进行了科学划分并在招生报名平台中进行了公示,确保公办学校服务区覆盖所有社区和行政村。

招生过程中,对公办学校未录取和民办学校未中签的学生,由学生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严防“辍学”现象发生。在做好公平入学的这一“必答题”的同时,市教育局还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加试题”,通过“招生报名平台”动态掌握每所学校的报名情况,根据报名人数多少,合理分配家长到校核验资料时间,杜绝往年“排长龙”给学生报名的现象,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聚集。

目前,我市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工作已经结束网上报名和民办学校摇号程序,公办学校第一批次录取也已经圆满结束,正在对极少部分公办未录取和民办未中签的学生逐人分配户籍地公办学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入学。

“教育事业事关千家万户,牵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今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制度,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不断巩固规范办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要求。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立校,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巩固规范办学成果,维护全市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校科学、内涵、健康发展,推进运城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