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所谓“不如”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18

一苇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而从小便深知要强,似乎事事都要做到好,千万不能不如人。那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河北保定市的古莲池内,有一亭子名为“不如亭”。听过王官谷的“休休亭”,戏剧中的“清风亭”,甚至小区花圃中有座“听雨亭”,但这“不如亭”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难道,还有人甘心事事不如?想来不会那么简单,赶紧查了一下,果然,这“不如”二字,其意深矣。且不说莲池中的不如亭时代久远,起自唐代,原名临漪亭,后又更名为霞亭,再后来才叫做不如亭,一直到今天。据传,这“不如”二字,还是从《论语》中来的。

据《论语·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简单来讲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生樊迟问老师,怎么种庄稼?又问他如何种花草?孔子说,种庄稼他不如老农,种花草他不如老圃。回答完后,孔子还感慨,唉!这樊迟胸无大志呀!要做大事,只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好礼、好义、好信,那么,怀着各种绝技的老百姓都会受到鼓舞而用心工作。孔子的意思是,统治者不必学习生产技艺(在技艺上自甘不如老农、老圃),但他们的权威来自对封建礼仪制度的认真贯彻执行和个人品格力量。

笔者理解孔子所说的“不如”之意:一个人的修为要在道上用力,即在品格与道德、礼仪教化上用功,而不用在技上费力。推而广之,一个人可以在某一种技能、某一方面不如别人,但是在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怀上,一定要有自己高深的修为。其实,还是强调要“为政以德”,才能感召到各种身怀绝技的人,老农、老圃等都可以“为我所用”。

说到“不如”,想起汉高祖刘邦的一段话。他曾经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高祖的这段话广为传诵,让人们对他的胸怀气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要有自强不息的斗志,更要有自甘不如的气度。术业有专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一方面绽放,在另一方面可能就会有所缺失。承认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才会有容人之量、敬人之心、谦下之行。正如那句广告词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别人比自己优秀,自己有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不也是一件很正常、很快乐的事情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