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回答“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孙易平《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读后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03

▲《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书影


张建群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有意思,比如我读到山东作家孙易平先生的《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一书,原因是我们同在创新文学网作家读者微信群中。一次,他在群中晒自己的作品,我一看书名便果断发问:请问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他也很快回复:我给您寄一本。几天后,我读到了这本书。

深究读到这本书背后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位于山东东营市的黄河口,我曾经去过。当时只知道那里是个新建的城市,建市历史只有几十年,很想了解这里除了当年开采石油的工人、战士,在此之前还有哪些人,有着怎样的过去?就像每一个人到世间都要弄明白的三个终极之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用了几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后,第一个直接的感觉便是:孙易平老师主编的这本书似乎已回答了这个终极之问。这本书至少告诉了东营人,他们大部分是从四个地方迁移至黄河口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河北枣强县、鲁西地区、河南部分地区。

每一个人从自己的故乡迁至遥远的黄河入海口,几乎都经历过风餐露宿、离乡背井、颠沛流离、饥饿疾病,以及生离死别。

距我们晋南近1000公里的东营,那里的居民有我们的父老乡亲,甚至有血脉相连的骨肉亲人。明洪武二年,中原大地因战乱,赤地千里,沦为“宽乡”,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发展经济,平衡人丁,强大国力,看上了有表里山河屏障的晋南。那里人烟稠密,可以分出些去山东。于是晋南片区的一些人经过一轮组织严密的官方征召、遣送,集结在洪洞那棵有老鹳窝的大槐树下,集体迁徙。他们从1369年离开故土,背着祖宗牌位与家族谱牒,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黄河口附近后,在一片杳无人迹之地开始栽枣植桑、养畜耕田,挖地筑屋,繁衍生息,绵延不绝,至今已度过了651年。与他们同行的,陆续还有河北、河南及邻近鲁西的百姓、灾民、难民。可以说,东营人是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正宗老乡。

《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一书,将黄河口与山西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本书为“中华一家亲”“中华大家园”作了注解。

书中还对东营当地的姓氏文化进行梳理。孙姓、荣姓、王姓甚至盖姓等一些鲜见的姓氏,作者通过对其源流的研究、族谱家谱考证,进一步印证其族群的来处,印证他们与山西、河北、河南各大姓氏的关系。从书中可知,东营是兵圣孙武故里,这里建有中国孙子文化园,他们还积极作为,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请进了园区。

因为姓氏源流,东营与全国更多的地区有了联系。这,也许正是文化的力量与意义所在。

《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一书,还对当地的地名、村名进行了分析、解读。可以说,每一个地名都包含着一段历史,家园的、族群的历史。这些历史有战争、水灾、匪灾的伤痛,也有建设、发展、重生的喜悦。

从书中可以知道,东营许多村庄建有“记住乡愁,留住记忆”纪念馆。配以书中的移民史、姓氏流布史,纪念馆的陈列似乎变得更厚重、更深沉,也更富有教育意义了。

书中收录了一些家族的宗禁、家规、家训,这些流传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文字,是现代人做人做事的规矩、戒律,也是一种精神营养。

如东营第一大姓王氏族谱中收录的《家规》(十条):教伦理、睦宗族、厚娴里、立志向、慎职业、隆庠塾、务勤俭、崇礼教、肃闺门、遵约束。如果能切实遵守,几乎就是一个人成长、成人、成才的“护身符”。

王氏《宗禁》(十条)为:禁不完(向国家缴纳)钱粮、禁毁弃墓田、禁违逆父兄、禁冒犯尊长、禁好勇斗狠、禁鬻人子女、禁寓留盗匪、禁赌博造卖、禁首恶、禁健讼匪为。这些宗族禁令无疑对做好乡村、社会治理有极大补益。

孙先生的这本书,从史料、地名、姓氏、谱记五大方面对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证与梳理,读来令人深思:每一个家族,每一个人,穿越历史的风云烟雨,历尽艰难险阻,能走进现代,沐浴新时代的和暖阳光,享受祖国的和平、安宁、幸福日子,何其幸哉,亦何其不易哉!

《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一书告诉我们,清楚了自己的来处,明白了先祖的筚路蓝缕,前进的路便会更稳健、更恭谨,更富有使命感和荣誉感。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传播、承载的文化是厚重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