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新闻网发布者:时间:2020-07-03
民族英雄,,血战沙场,
革命精神,红色故事,
来自太行山的文物之旅,
首次揭秘抗战经典战役决胜瞬间。
百余件红色文物集中亮相。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
为您深度揭秘八路军战斗档案。
主持人:
红色初心,烽火守望,欢迎收听系列微剧《红色守望》,我是主编王萍。
在明确了打援任务后,伏击点选择问题上,又成为三八六旅作战会上争论的焦点。最后,在国民党的一张军用地图上,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神头岭。一起来听文化学者姜惠源的讲述。
文化学者姜惠源:
在地图上面能看到是两座大山中间夹着一个沟,沟里边有一条大路。然而,当他带的他的团长和营长们到这个地方实地侦查的时候,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发现路,大路在岭上,和老百姓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沟底下也有条路叫大路,而这一条路,上面这条路叫马路。日本人的部队走的就是这条马路,而不是下边的大路。所以,当时剧情就发生了翻转,陈赓开玩笑。说刘师长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所以看看,咱们如果不来神头岭看的话,大家就会被这个地图给骗了”。团长们、营长们都感觉到这实在不是个设伏的理想地点。
但是,陈赓经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他觉得这个地方还是可以设伏的。为什么呢?他说这个地方,他发现有很多旧工事,这些旧工事,最近的离这条路,只有二三十米远。最远的也不过百八十米远。这个旧工事,是谁留下的呢?就是一个月前,川军在东阳关打阻击战的时候留下的旧工事。
日本人每天从这儿走,两边的旧工事,他们早已经司空见惯。他们根本不会想到说里面已经埋伏上了伏兵,所以说,他就定下了在这儿准备打一个埋伏。当时,兵力是包括七七一团、七七二团两个正规团和补充团(刚刚组建的一个团)。当时把这个七七一团,埋伏在从这儿一直到潞河,就是咱们一会儿要走到漳河边上有一个村叫潞河村,埋伏在这个地方。然后,就是从咱们刚才走的那个高地,一直到这边,是七七二团。当时补充团的装备很简陋,只有两个连有装备,剩下的都是大刀梭镖。所以说,他们就埋伏在这边,基本上兵力是这么部署的。
主持人:
虽然按常理来讲,神头岭并不是打伏击战的好战场,但经过缜密的现场勘查,从来不打没把握之仗的陈赓却认为,伏击战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里山梁狭窄,我方部队不便于展开,但在我突袭之下,敌人更无法展开队形还击。所谓“独木桥上打架,先下手为强。”
继续收听系列微剧《红色守望》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红色守望系列微剧由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广播电视报社联合出品。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