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解决后顾之忧,稳下来

“搬”出来的幸福——从垣曲县的创新实践看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大文章(二)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7-02

▲岭回村的窑洞餐厅如今已小有名气,每逢节假日或周末,许多城里人都会慕名前来。 王斌 摄

□记者 王斌 潘丽

从偏远山区搬到移民新区,群众最大的牵挂仍然是老家的“家底”。垣曲县想群众之所想,一手抓老产业巩固,一手抓新产业培育,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解峪乡的易地搬迁力度可以说在全县是最大的:全乡总共6000人左右,80%都享受到了移民政策,搬迁率达到90%。全乡10个行政村中有7个完成了整村搬迁。

该乡副乡长武京说,虽然整村都搬走了,但乡里要确保“人走产业不走”。2018年,解峪乡在陡坡村进行试点——把整村10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一家合作社种小米和花椒,然后按照合作社、老百姓、村集体“4:4:2”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去年,这家合作社把土地租金按时支付给了村民。今年,解峪乡又在乐尧村进行新试点。与陡坡村不同,乐尧村的土地流转给了一个养殖大户,这个大户在村里搞养殖的同时,对所有土地进行监管,保障了土地不撂荒。

岭回村的多半土地之前也已参与了流转,有2000多亩。近期,该村还要流转1000多亩,计划建一个桃花博览园。“土地只有规模化集中经营,才能达到增收的目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常仁科说,这是个方向,不走土地流转之路,就不能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后,贫困户能获得双重收入——确权的土地让他吃了“定心丸”,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不管天旱雨涝他都能拿到租金,同时还可以到企业务工挣钱。

旧村的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巩固了下来,垣曲还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乡村旅游就是一个突破口。

历山镇望仙村的鹅沟居民整体搬迁之后,镇政府就瞄准与其相距仅两公里的望仙大峡谷景区,谋划着做一篇旅游文章。

“望仙大峡谷每年能吸引十余万人次的游客,但它最大的短板是没有住的地方。我们就想着把鹅沟的26座院落保留下来,开发成民宿,既可解决景区的接待问题,又可解决如何科学处置这些房屋的问题。”历山镇党委书记赵建刚说,望仙共有12个自然村,除了鹅沟,插花式搬迁的尧庄也是要重点打造的旅游村。如今,已经有几个贫困户在景区附近合伙盖了1栋3层农家乐——“望仙小馆”。他们搬进了城里,又返回来创业,看准的就是家乡的山水所蕴含的旅游富矿。

新城镇的左家湾村也在发展旅游产业,而且是大手笔——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康养小镇。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工人正忙着在亳清河上建桥墩。沿着环山旅游观光路上行,两侧的浓绿掩映在雾气蒙蒙当中,恍若世外桃源。左家湾村党支部负责人赵建军说,车窗外有新栽的樱桃树,还有几百亩桃园,这些都是村里规划的采摘园。40米宽、投资1亿多元的康养大道正在施工,预计今年9月份就能通车。这条大道直达瓦舍水库,届时,从县城到水库开车只需5分钟左右。“基础设施完善之后,投资方就要启动康养小镇的建设了,而且我们还在村里打造了一条民俗风情街,计划8月份开始运营。”他说。

如果说鹅沟和左家湾的旅游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那么岭回村的乡村旅游就已初具雏形,贫困户会会已经尝到了甜头。她在村里新建的窑洞餐厅里当服务员。丈夫因病丧失了劳动力,会会就带着他从小河自然村搬到了这里,既能利用吃饭点这段时间打工,又能方便照护丈夫,1个月能赚2000元。

垣曲县政府党组成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副组长王爱东介绍,在抓老产业巩固方面,垣曲通过土地托管、代管、流转等方式,倾力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目前已成立了698个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8万亩、林地2.6万亩,解决了部分土地无人管、无力管的问题。在抓新产业培育方面,该县充分挖掘旧村资源,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最大限度地释放搬迁红利。目前,全县133个整村搬迁的自然村中,生态恢复的有59个、土地复垦的有33个、进行农业生产的有26个、发展旅游的有15个,做到了旧村资源充分保护、精准利用、科学开发。

为了维护搬迁群众在旧村的权益,垣曲还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政策补贴、收益分配、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各项扶持政策“五个不变”,同时根据网格设立民事代办点,倾力解决好搬迁群众旧村相关事务,确保人搬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这种种举措,让离开故土的搬迁群众,把心“安放”了下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