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永济黄河铁牛 亮相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18

运城晚报讯(记者 景斌)6月15日,央视热播栏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播出了永济黄河铁牛。短短5分钟的时间,与众不同的黄河铁牛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片中介绍,唐开元十二年,一项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战略上马,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事实上,当年国家铁产量的五分之四,都被这项基建工程“吃掉”,约1100吨。这就是黄河铁牛,蒲津渡浮桥的桥桩。

在唐朝,蒲津渡浮桥是全国的运输命脉。河东的盐、山西的铁、关中的粮,以及拱卫京畿的部队都在此集结。因此,这座浮桥的桥桩至关重要。

浮桥飘于大河,关键的受力点就在于岸上的桩。铁牛下的铁柱被特意做成倾斜的角度,牢牢扎在地下,而后,牛顿定律启动了。铁牛自身的重力与浮桥的拉力产生了一个更大的合力。而且,拉力越大,铁柱陷入地面越深,桥桩越牢固。这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设计。

综合了冶金学、力学、建筑学、道路工程学的黄河铁牛,负担着蒲津渡浮桥,安全使用了500余年。后因黄河改道,没入泥沙。 上世纪80年代末,永济博物馆发掘了蒲津渡遗址,与黄河铁牛同时出土的还有铁人、铁山、土石夯堆等。

根据当今国际通行的建筑标准,桥梁寿命应不少于75至100年。直到今天,1300年后,作为桥锚的黄河铁牛,应力结构依然完好。

片尾说道,“我们无法计算在唐代有多少人曾踏上过这座浮桥,感受着黄河怒涛对脚掌的压力;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前来长安的士子、军人和商旅,曾经在这关河要冲瞭望,思考着大唐因何而强盛。今天,我们用牛来比喻固执,我们用牛来形容倔强,也用来评价能力,赞颂我们欣赏的人,黄河铁牛可能是世界上加班时间最长的牛,他们用铁锁拉起蒲津渡浮桥,见证了黄河改道、时光流转。黄河铁牛,可能世界上最励志的牛,仍然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看河山依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