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5-01
据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 白阳)《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5月1日起施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更多法律支撑。30日从司法部获悉,去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9万余件,受援农民工达51万余人次。
去年上半年,全国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活动,排查各类劳动合同和劳务用工违法违规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北京、四川、浙江等11省市司法部门共走访20余万家企业,调查劳动合同近300万份,梳理问题11万个,引导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
当年5月20日,司法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截至去年年底,共为1.75万余名农民工追回欠薪2700余万元。此外,各地还通过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等,解决与农民工相关的难点、热点问题。
在北京,面对疫情期间聋哑人的法律援助需求,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与法院沟通协商,通过“云法庭”开展线上工作,有效维护了聋哑人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在云南,昆明五华区法律援助中心和五华区律师调解中心采用“援调对接”纠纷处理模式,一面由法律援助中心为求援农民工快速指派援助律师,一面由律师调解中心调解员组成调解小组开展工作,成功化解劳动争议案件30余件。为配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施行,司法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大局,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中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将农民工作为今年法律援助重点服务对象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