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12-20
卫世新 贾体锦
进入12月,虽然阵阵寒流来袭,但新绛县的工业经济处处呈现春天般的暖意。
全县工业已拥有焦化产能510万吨,带钢160万吨、线材300万吨,镀锌板带钢管70万吨,甲醇30万吨,硫化黑5.5万吨,粗苯精制15万吨、顺酐5万吨、噻吩750吨,已经形成了集“煤焦—化工—肥料—发电—治炼—建材—物流”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机械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
今年前11个月,新绛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亿元,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速达9.7%。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7.4%。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基础。
这一系列数字,显示着新绛县的工业经济在转型发展中毅然站在第一方阵,向春天出发的步履依然铿锵有力。
新绛县委书记李玉林说:“新绛县经济转型发展已经开好了头、起好了步,走上了正确轨道。”他要求全县干部,“必须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更宽视野、更高标准谋篇布局,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把高质量发展强劲态势保持下去。”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产业转型
高义钢铁有限公司作为运城市的“龙榜”企业,无疑是转型发展的领头羊,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建筑用钢为主品,铁、钢、材同步发展,集钢铁、贸易、运输于一体的集团公司,位于山西省民营企业百强第14位。去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22亿元,销售收入119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今年,该公司仍然坚持转型发展的理念,持续推进煤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和年产120万吨酸性球团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启动实施了投资12亿元的炼铁高炉产能置换及其配套项目,投资3亿元的烟气协同处置项目。
7月30日,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减量置换高炉项目正式开工。随着机器的轰鸣,山西高义钢铁有限公司向绿色经济、低碳生产、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新绛县县长解芳说:“高义钢铁高炉改造及配套项目,是新绛县项目建设的又一力作,对于加快打造高义精品钢园区、提高‘龙榜’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今年,新绛县委、县政府围绕汾河经济带发展布局,大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加速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使列入全市“3515重大工程项目”中的4个工业项目加速建设,除高义钢铁的重大技改项目,总投资33亿元的至信宝能年产20万吨甲醇、20万吨煤焦油加氢项目,以及配套150万吨焦化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150万吨焦化项目,预计2020年1月投产;威顿水泥投资1.29亿元的干法窑无害化协同日处理400吨生活垃圾项目,主要设备已经定购,正在实施土建基础工程;铭义再生总投资1亿元的废钢铁循环利用加工项目,已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产。
以扩规提质为核心,持续壮大经济实力
今年,新绛工业发展还有一个写入史册的大事,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规划面积14.77平方公里,以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发展产业。10月份,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班子成员全部配齐,6个部门人员全部到位,“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管委会主任樊文胜说:“开发区的成立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重要意义,使全县主导产业更加清晰、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服务更加优质便捷、优惠政策更加完善、考核更加规范科学、基础设施更加齐备。”
怎样深化政府为企业的服务,一直是新绛县决策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新绛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干部入企帮扶工作,54人组成的11个干部入企服务组,深入全县29家规上企业和1家“虎榜”培育企业,开展了金融支持、减税降费、技术改造和工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帮扶活动。入企帮扶人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着重从挖潜增效、工艺革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入企服务小组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减税降费测算,全年可为企业减免税费13707万元;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34个,涉及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等5个方面,目前已全部办结,企业满意率达100%。
该县还坚守实体经济不动摇,把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去年,全县形成“一龙二虎”的发展格局。今年,该县大力推动传统骨干企业优化升级,巩固“龙虎榜”企业的产值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3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2家。“虎榜”企业中,中信金石完成产值30亿元,中信鑫泰完成产值12亿元。“龙虎榜”培育企业中,宇丰冶炼实现销售收入9.6亿元,威顿水泥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两家企业年底有望登上全市“虎榜”,届时全县将形成“一龙四虎”的发展格局。
在扶持发展骨干发展的同时,新绛还立足传统手工业发达的优势,深入推进“五小企业”群星灿烂发展计划,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双创”基地示范县。全县已形成轻纺园、浩源、北张石雕等10个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入驻企业259家,从业人员4950人,年产值达15亿元。
新绛县还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助企圈”APP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10个“双创”基地开展了“质量提升行动”,重点打造了传统非遗文化、三泉家具2家“双创”基地。今年以来,全县新培育华丰阳化工、益源钢结构、景如制鞋等6家“小升规”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孵化创办企业426户,新增就业岗位4653个。全县中小微企业已发展到1605户。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优势企业
新绛县在民营经济改制工程方面,建立了多层次扶持和培育机制,支持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重点企业上市。瑞恒农业在晋兴板成功挂牌,7家企业纳入省股改上市后备库,其中瑞富达塑料、鑫乐通塑胶、众望农牧等3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
在民营企业管理提升工程方面,新绛县制订了民营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高义钢铁、宇丰冶炼、双人药业等7家企业“一企一策”管理提升方案。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县政府组织全县40余名企业的负责人赴深圳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培训。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家,其中,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
在民营经济资产证券化工程方面,该县制订了推进民营经济资产证券化实施方案,县财政对股改、上市的企业分别配套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不等的奖励,引导企业优化股权和融资结构。同时,设立了2000万元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接续还贷”服务。
在民营经济品牌战略工程方面,新绛县组织威顿水泥、中信伟业、绛州绿等10家企业参加了首届运城市品牌创新评价。引入专业团队高端策划,全方位宣传推广,扩大优质品牌的影响力。2019年,全县申请注册商标241件,核准注册127件。绛州澄泥砚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新绛远志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新绛县经信局长张芮说:“新绛县明年将续建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新建项目4个,总投资16亿元。这4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新增利税8000万元,节约电费2亿元。”
新绛县经济有“龙虎榜”企业的带动、群星灿烂计划的实施、新建项目的拉动,发展的后劲后越来越足,工业企业走向春天的脚步越来越快……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