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我市美妆达人杨杰:醉心收藏明清绣衣、传播中式传统美学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19-11-12

“4年前我在日本看到了中国的绣衣,4年后我带着我收藏的绣衣回到第一眼看到它们的地方,想给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绣衣。当时的展览惊艳了许多人,他们都纷纷感叹中国绣衣的美。”

“我想等自己的收藏积累到一定量后,成立一个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把我收藏的绣衣展示给更多的人,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传统绣衣的美丽,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研究如何保护这些传统服饰中来。”

□记者 王棉

▲杨杰和他收藏的绣衣 王棉 摄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人以聪明才智和超群技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艺术。

在市区从事多年化妆教学的杨杰通过收藏,将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一幅幅绣艺精湛的画作,一件件精美的传统绣衣展示在我们眼前。

异国他乡 被明清绣衣的美惊艳到


▲杨杰和他收藏的绣衣 王棉 摄

11月10日,记者走进市区杨杰美妆学院,看到正跟绣片主人探讨绣工的杨杰,他看向绣片的眼神充满柔和却无比坚定。选完绣片后,杨杰向记者讲起他收藏明清绣衣的故事。

“2015年,我应邀去日本参加一场行业内的交流会,偶然看到正在举行的日本和服展,在展览中我看到几件中国明清绣衣,那些精致的花纹、璀璨活泼的色彩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当下就想收藏它们。”杨杰说。

从4年前偶然在日本看到明清绣衣开始,杨杰就像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锦绣之恋,他每多收一件绣衣,就像多拿到一块拼图,一片片拼出绮丽柔软的旧时光,窥视其中的美好与哀愁,最后一件件抚平,把那些美好的颜色和中国传统的绣艺珍藏。

一针一线总关情,留存着数百年时光的记忆,凝结着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的古典美衣让杨杰深深着迷。从那之后他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开始关注明清绣衣,从不同渠道试着去了解绣衣。

经过多年寻觅,杨杰的藏品日益丰富。他说,每件古典美衣都是民族瑰宝,透过这些能看到古代社会生活、经济产业、民风民俗在服饰领域的投影,进而加深对中式美学的理解。这些服饰是历史的缩影,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凝刻着时光的痕迹,浓缩着华贵、优雅、沉静、从容的中式之美,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件绣衣 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表


▲杨杰和他收藏的绣衣 王棉 摄

清中期深蓝纱地蟒袍、清代红缎龙凤绣衣、石青锻地五彩绣喜相逢绣衣、清代石青地三蓝绣女袍褂……这些存放百年后仍然颜色鲜艳、刺绣精美、华丽夺目的绣衣,每一件都是杨杰的心头肉。

“这件清中期深蓝纱地蟒袍,是大臣的衣服,属于朝服的一类。蟒袍上的刺绣非常精美,质地是纱,不同于普通的龙袍或者蟒袍,因此它的刺绣和加工是非常考验绣娘绣工的。”

“海水江崖纹,是明清绣衣上经常会见到的纹样,它是中国刺绣的一种传统纹样,俗称‘江牙海水’‘海水江牙’,是常饰于古代龙袍、官服下摆的吉祥纹样,寓意江山永固。”

“这件石青锻地五彩绣喜相逢绣衣是清代女装中对称的构图方式,有前开襟的褂,也有大襟的袍,颜色的使用和宫廷的袍褂基本相同,褂多为石青色,袍多为红色,下摆为海水江崖纹。做工精致、制作规整、颜色丰富,打籽绣博古纹、牡丹纹,纹饰饱满、立体感强,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系清代晚期贵族女眷所著服饰。”

“挽袖,即衣袖,是清代妇女上衣的装饰袖口,挽袖多用刺绣。这对挽袖绣工精美、细密,白色缎带中间绣着折枝图,上下是小桥流水、亭台垂柳等江南小景,色彩搭配非常淡雅。”

“虺(hui)首蝶,是古人艺术创作过程中臆想出的吉祥纹案,鳞纹鸾尾、雌蝶蝠面、青色复翅,肩饰如意云纹、卷叶凤尾,展翅环抱富贵牡丹,寓意姻缘美好;双蝶和谐起舞,间缀四瓜,枝蔓回转相连,寓意鸾凤和鸣、如意吉祥,颂表瓜瓞岩棉,子孙万年。”

对于每件绣衣和绣样的时期、质地、工艺等,杨杰都如数家珍。“明清时期的传统服装、首饰,品种丰富、美不胜收;服饰制作精致、工艺精湛,充分发挥了纺织工匠的想象力、创作力和艺术活力。服饰的款式、材料、色彩、图案、工艺等,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体现了当时卓越的服饰技艺、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审美意识。”杨杰说。

在杨杰眼中,每件绣衣从设计到缝制完工,都贯穿着中国美学的最高层次。古典美衣的美,摄人心魄。与古典美衣朝夕相处,那份优雅精致的美,在杨杰的生活中弥漫。古典绣衣蕴含的传统之美、深邃的东方哲学、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等深深地影响着杨杰。

想做美丽的使者 让每件流落在外的绣衣“回家”


▲杨杰和他收藏的绣衣 王棉 摄

为收藏古典美衣,杨杰跑过无数地方,走过无数崎岖山路,行迹遍布大小村落,大到收藏数量巨多的博物馆、古玩市场、刺绣基地,小到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少数民族村寨。

2018年1月,杨杰得知国外有件“清代石青地三蓝绣女袍褂”正在拍卖,他立即托朋友打探,最终辗转从一名亚裔英国人手中购得绣衣。“从拍下来到快递至我手中,整整等了1个月,看到衣服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只想跟绣衣说‘你回家了’”。

“在收藏绣衣的这几年里,我常常在很多国外的展览上看到非常精美的中国绣衣,每次在国外看到这些绣衣我都非常心疼。”杨杰说,他想把他在国外看到的每一件绣衣都带回中国,想带它们“回家”。

“我愿做一个美丽的使者,与美相伴,收藏美、研究美、传播美……”身旁的古典美衣,给了杨杰灵感。

2017年,杨杰带着自己收藏的绣衣前往日本,在日本举办了属于自己的明清古董绣衣展,“4年前我在日本看到了中国的绣衣,4年后我带着我收藏的绣衣回到第一眼看到它们的地方,想给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绣衣。当时的展览惊艳了许多人,他们都纷纷感叹中国绣衣的美。”在杨杰眼里,每件服饰都是一幅画作,是活的画,而且随着光线和空间色彩的变化、动态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美。

如今,杨杰已收藏20多件清代刺绣衣物,他说因工作关系,入手这些藏品大都是考虑衣物的美观与刺绣的精致,他期待自己的这些藏品能让更多人看到。看到中国明清绣衣的精美,领略到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传达出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

今年10月1日至7日,杨杰带着自己的所有绣衣在市区万达广场一楼举办了“清代印象”明清古董绣衣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

“我想等自己的收藏积累到一定量后,成立一个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把我收藏的绣衣展示给更多的人,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传统绣衣的美丽,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研究如何保护这些传统服饰中来。”杨杰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