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主动开放 扬长补短 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强市——访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潘建祖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19-11-12


□记者 陶登肖 寻霄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这为我市打造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果业“果业提档升级行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全市苹果面积185万亩,产量40亿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今年1~9月我市果品已出口六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达21.6万吨,货值2.5亿美元。“运城苹果甲天下”品牌越叫越响,俨然成为山西苹果的代表符号,代表着中国与世界握手。

▲在第四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上,市民在平陆展馆前参观。 陶登肖 摄

如何加快全市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集约生产方式转变、由果业大市向果业强市转变。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果业发展中心主任潘建祖。

记者:潘主任,您好。今年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在国内外果业行业影响空前,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以果博会成功举办为背景,远眺运城果业发展前景,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潘建祖:感谢记者朋友对运城果业发展的关注与宣传,还请各位媒体朋友擎起如椽巨笔,多聚焦运城果业,多宣传运城果业,让我们运城苹果甲天下!

记者:我市作为果业大市,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苹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潘建祖: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果业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果业大市。全市林果面积510万亩,其中,水果面积330万亩,年产量63亿公斤。苹果面积185万亩,产量40亿公斤。全市栽植水果共13类169种。

2017年以来,运城市以打造“水果出口标准化园区”为抓手,全力推进水果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已打造标准化园区72个,带动建成出口认证果园231个,出口标准园区核心面积3.88万亩,辐射示范43万亩出口基地。9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今年1~8月运城果品出口量21.6万吨,货值2.5亿美元。新增了乌兹别克斯坦、老挝、柬埔寨、委内瑞拉、马尔代夫5个出口国家,运城水果已出口六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农产品出口贸易营销体系为目标,大力培育果品出口企业。目前全市具备出口资质加工企业71家,特别是拥有海升、中鲁、汇源等9个果汁加工龙头企业,浓缩果汁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占到全国30%,在国际上也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记者:运城能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果业大市,具有哪些优势?

潘建祖:首先,果品种类多。北方有的水果品种运城基本上都有,而且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万荣、平陆、芮城苹果,临猗冬枣、油桃、甜柿、临晋江石榴,绛县樱桃、山楂,盐湖酥梨、鲜桃,永济葡萄等区域名特优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成熟上市早。我市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220天,是全国苹果主产区光热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而且我市耕地可浇灌面积87%以上,水利条件优越。我市生产的早熟苹果、油桃、樱桃、冬枣比其他地区提前10天左右上市。

第三,果农素质高。舜耕历山、后稷稼穑、嫘祖养蚕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河东大地。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已浸入果农的血脉。老农艺和新科技交相辉映。我市果农还创造了苹果双套袋、蜜蜂授粉和鲜枣矮化栽培等实用技术。

第四,产业链条长。全市建有恒温保鲜果库810座,总贮藏能力170万吨,实现了季产年销。运城已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重要的果品贮藏基地和集散交易中心。

记者:全国和全球果业正在经历大发展、大竞争、大洗牌的特殊时期,果品质量、销售价格等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市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潘建祖:我市果业的主要问题是优质产品质量比例不高、果业产业大而不强、转型急需加快。具体为:品种结构布局不够科学,品种落后杂乱,新品种较少,有区域种植品种不适宜当地自然条件,果业布局逐步走向海拔较高地区扩展;果园土壤退化,有机质含量下降,有部分老果园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偏少,不具备生产高品质果品的土壤条件;种植模式滞后,规模较小,果园密闭,机械化发展较慢,生产成本较高;果农培训、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机械服务等服务组织不健全。

此外,销售方式不新。目前我市果品仍以农户销售为主,销售专业公司和合作社较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不适应市场发展形势。

记者:我市果业既有优势,又有短板。根据我市目前苹果产业的发展情况,我市果业的战略思维是什么?

潘建祖:我们要以建设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为引领,以加快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种加销、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强市,促进我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建设,就需要扬长补短,对外开放。

记者:对外开放对我市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潘建祖:首先具有国际视野。随着产业信息化和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我们发展现代果业必须要站在全球高度,纵观国内外产业格局、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知己知彼、扬长补短,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消费变化。

其次,学习先进技术。当前国内外果树品种选育和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发展都十分迅速。我们必须注重学习外地先进技术,并与本地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此外,推广国际标准。果业的标准化是大面积推广管理技术,保证产量质量的必要手段,果品产品的标准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以国际标准倒逼产业升级,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最后,拓展两种市场。各级政府和果业企业以及广大果农既要不断提升果品生产质量,也要改革销售方式,同时主动走出去,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

记者:对外开放,用出口的高质量倒逼我市果业的品质提升,从而加快建设现代果业强市。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潘建祖:第一,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要加强各级干部和广大果农观念更新、素质提升。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注重绿色生产,以生态农业为导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精品果业。

第二,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实施专家包联机制,加强果业干部的锻炼培养,完善科技人员合理领取薪酬机制,加强农村技术人员、乡土专家的培训提高,加强果农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充分发挥果业管理队伍、生产队伍和营销队伍三支队伍作用。

第三,实施“三新”工程,加快转型发展。推进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品种改优年”“土壤改良年”“技术提升年”,通过推广果业新品种解决全市树龄老化、品种老化问题,通过推广新技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优质商品果率,通过发展矮砧密植、设施栽培、观光采摘等新模式,降低劳动成本,增强抵御灾害能力,延长果品货架期,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第四,推进“五化”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果业区域区域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融合化和信息智慧化;建设区域化特色生产基地,形成平陆玉露香梨、盐湖酥梨、绛县大樱桃等“乡乡有特色、县县有规模”的特色化布局;推广栽培生产、包装销售与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持续举办运城苹果品牌行和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提升“运城苹果”品牌知名度;培育果品销售龙头企业,提高采后处理水平。以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和运城农产品出口信息网为重点,完善果品质量追溯体系,发展壮大果品电商销售队伍,建设果品出口信息化服务平台。

第五,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水平。深入持久贯彻省委、省政府打造运城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的重大部署,以农产品出口生产、检验检疫和贸易营销“三大体系”为抓手,拓展水果出口标准化园区建设,加大园区农残速测仪器覆盖范围,实施检疫虫害联防联治,培育果品加工出口企业,提升果品后整理水平,严格执行出口奖励政策和包装箱补贴政策,推动全市果品出口再上新台阶。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