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31
运城晚报讯(记者 荆毅萍 赵泽艳)10月29日,我市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研学使者”——晋中博雅培文实验学校初中部的620余名学生。在运城市旅行社协会的接待与组织下,同学们带着对历史文化的好奇与探索欲,正式开启为期3天的运城研学之旅,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双眼探寻文明。
为让研学更具深度与针对性,活动当天,620余名学生分为两批,奔赴不同的文化地标开启探索。其中一批学生来到河东池盐博物馆与运城盐湖景区,另一批学生则前往永济,打卡鹳雀楼与蒲津渡遗址两大文化名片。
在河东池盐博物馆,学生们系统了解运城盐湖悠久的制盐历史。从古老的制盐器具到承载盐业记忆的珍贵文物,同学们或驻足细观,或轻声交流,沉浸在跨越千年的池盐文化脉络中。
在盐雕手工体验环节,桌上整齐摆放着盐粉、模具及制作工具,同学们4人一组,合作制作关公、盐精灵、帆船等具有运城特色的盐雕作品。老师刚演示完盐雕的技巧,大家便迫不及待动手尝试。“我要把关公捏得更立体,还原他威风凛凛的样子!”一名学生专注地雕琢关公细节,指尖沾满细腻的盐粉。不多时,一件件形态生动的盐雕作品陆续完成,送入烤箱定型,成为同学们此行最具意义的纪念品。
走出博物馆,同学们信步至盐湖之畔,欣赏湖光潋滟的自然景致。澄澈的湖水与远山晴空相映成画,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在运城的美好瞬间。
在鹳雀楼景区,同学们拾级而上,登顶后极目远眺,壮阔景象尽收眼底。此情此景下,大家不自觉齐声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课本中的诗句与眼前实景深度交融,让大家真切体会到王之涣笔下的磅礴意境与积极向上的人生志向。此外,在景区非遗体验区,同学们还了解了冶铁、制盐、酿酒等传统工艺。
在蒲津渡遗址,透过遗址中留存的唐代铁牛等文物与渡口遗迹,同学们想象着千年前这里“商旅云集、船来舟往”的繁华过往,深刻感受先民顺应自然、改造环境的智慧与创造力。
“这是我第一次来运城,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有收获!”学生徐子欣拿着刚购买的运城特色冰箱贴兴奋地说,“这个冰箱贴不仅是纪念品,更能帮我记住这次难忘的研学经历。”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盐湖研学收获颇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希望他们在了解池盐文化、欣赏盐湖风光的过程中,不仅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更能将这份探索与思考的精神带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据了解,此次运城研学之旅为期3天,除首日探访的四大景点外,接下来同学们还会前往永乐宫,欣赏精美的元代壁画,感受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走进解州关帝祖庙,了解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涵,在行走与学习中完成一堂生动的“校外课”。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