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9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连日来,河津的樊村镇、垣曲的亳清河、盐湖区的山坡荒滩,处处都是挥锹植树、治水护林的繁忙景象。一场以生态修复为底色、以民生幸福为目标的绿色建设正在展开。
在河津市樊村镇,秋冬季绿化补植补栽如火如荼。走进刘家院村,村民和工人正分工协作,扶苗培土,一株株白皮松、国槐迎风挺立,为乡村增添新绿。村里将一处废弃地改造成小游园,种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憩的好去处。
镇里还鼓励村民在庭院、道路两旁栽植石榴、海棠等景观树,村在绿中、人在景中,一幅生态宜居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垣曲县的亳清河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正酣。工地上,机械轰鸣、浆砌石作业紧张推进,建设者们抢抓工期、严控质量。该工程全长8公里多,主要包括堤防新建加固、河道清淤、防护等内容,预计年底完工。
工程完工后,不仅能有效提升防洪能力、保障群众安全,还将成为生态旅游带和产业带,让治水成果惠及民生。近年来,垣曲县持续推动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守牢“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底线,让绿水青山成为发展的源泉。
在盐湖区,当地林业部门也抢抓时机,在荒山荒滩、道路两侧全面铺开补植补栽和林木管护。南城街道义同村防护林工程现场,工人们肩挑背扛,在陡坡上挖坑、栽苗、浇水,一棵棵油松、侧柏在山间挺立,光秃秃的山坡披上新装。
同时,林业重点工程管护队伍清理杂草、补栽缺株、做好病虫害防治和冬灌,确保树木安全越冬。盐湖区建立“巡查—清理—补植—监管”闭环机制,补植各类树苗5万余株,实行长效养护管理,让“栽得下、管得好、长得旺”成为常态。
如今,昔日荒坡变为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带,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群众笑称:“这环境真好,出门就是绿地。”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生态建设带来的幸福感。
从樊村的“村美人和”,到垣曲的“水清岸绿”,再到盐湖的“山青林茂”。今秋的运城,不难让人感知到河东大地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一棵树、一条河、一片林,串联起的是绿色发展的脉络,也托起了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记者 刘凯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