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7
10月21日,运城这座承载着盐运文化和关公精神的城市,因“镁”汇聚八方来客,因“镁”激荡创新活力,因“镁”沸腾。
这一天,2025全国镁行业大会暨镁业分会第二十八届年会在我市开幕,千余名政、企、学、研代表齐聚。这是一场全国镁行业的盛会,是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全国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时刻。
因“镁”而动
平台效应持续释放
一场开幕式、一场主题报告、9场分论坛以及多场特色活动,把“镁聚运城 智链未来”的主题写进运城,也把运城推向镁产业聚光灯下。
本次大会层次高、规模大、影响广,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之际全国镁行业的焦点——
一场会激活一条链。开幕式上,“闻喜县镁基新材料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揭牌,标志着我市镁业步入集群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道路;联想、华为、一汽、上汽等终端用户,宝武镁业、银光、榆林镁业等生产企业,力劲、伯乐等设备供应商,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集聚,让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深度融合;现场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17.3亿元,八达新材料等5家公司与雅迪、浙江宏创等应用企业牵手,聚焦镁基新材料下游与精深加工,标志着运城镁产业由“卖原料”向“卖终端”又迈出关键一步。
分论坛直击镁产业发展难点问题。第二届镁基固态储氢及其关键材料专题研讨会围绕镁基固态储氢及其关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展开专题报告;前沿科学研究论坛围绕创新镁冶炼节能降碳新工艺、高导热压铸镁合金制备技术、镁合金及其应用研发思考等主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镁期货培训会的专题报告引导企业尽快熟悉并掌握镁期货上市后的市场运作,合理运用期货金融工具服务自身生产经营,更好识别和规避期货市场风险;金属镁行业清洁能源替代专题研讨会探讨了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制备低碳燃料气等技术;基金赋能镁产业专题研讨会上,省内外20余家知名基金投资机构与银光华盛等5家本地企业高效对接。
现场调研让镁产业的“硬核”蝶变尽收眼底。走进山西八达镁业有限公司,参观者们立即被“横罐改竖罐”新工艺吸引——金属镁纯度由此跃升,现场赞叹声此起彼伏;转至山西振鑫镁业有限公司,镁合金压铸、镁粉等生产应用情况等成为热议焦点;再走进八达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展厅、压铸车间、机加工车间在参观者的脚步中依次铺展,产业升级的图景跃然眼前。
“镁”力汇聚
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镁以其轻质、可循环及卓越性能独树一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镁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固态储氢、3C产品、机器人、电动自行车等新兴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镁经济”潜力巨大,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放大资源优势,更要目标坚定。
放眼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历史悠久、优势突出,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丰富多元的综合能源优势、配套完备的产业基础优势、创新引领的产业生态优势。
再看我市,这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产业多元、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山西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新兴工业城市,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镁产业发展上更是具备资源、产业链、研发、销售等核心优势。
从资源端来说,我市已探明白云石矿储量10亿吨,占全国的1/4,可开采储量6亿吨。2024年,全市镁产量达到9.6万吨,占全省的52.1%、全国的9.4%、全球的8.6%。
从产业端来说,我市已形成“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合金熔铸与回收—合金铸造—合金压延”的全产业链。全市规模以上金属镁生产企业11家,代表中国镁业发展方向的7条深加工生产线全部在我市落地投产,原镁深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从技术端来说,我市拥有镁产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家(全国仅3家),在原镁生产领域拥有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核心技术22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7500吨连铸连轧板材生产线。
从销售端来说,150家镁销售公司覆盖国内70%原镁市场,出口3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金属镁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次大会让“镁”力汇聚河东,让优势全面彰显,展现了运城实力、链接了产业资源,助推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镁业振兴,其势已至;“镁”梦成真,其景可期。
面向未来,山西镁产业目标清晰坚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百亿乃至千亿的产业规模。这是山西产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助力国家战略材料供应链安全的需要。我市将积极响应,持续发挥资源、全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赋能,推动镁基材料多元化应用,做好精深加工这篇文章,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百亿级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记者 李星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