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老年报时间:2025-10-17
□戴虹红
寒露已过,天气渐凉,此时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白天勿赤脚,夜间四肢莫伸被外,也就是俗话说的“寒露脚不露”。
足部保暖,寒露养生第一步。
泡脚不仅能温肾散寒,还能防秋燥,且有助眠之效。
医生提醒,泡脚虽好但仍有几点注意事项。时间以15分钟至30分钟为宜;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感胸闷、头晕,应暂停泡脚;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可致消化不良;中药泡脚宜用木盆,金属盆可能会与中药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有害物质。
情绪调摄,抵御深秋的“秋悲”。
深秋时节,夜渐长、昼渐短,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会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使情绪与精神状态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依照中医五行学说,四季中的“秋”属金,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也属金,因此在深秋,人们除了容易“感寒”“秋燥”,还容易产生“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每天多睡一小时,衣着暖色系(如红、橙、黄),多饮水,适当锻炼等调摄,均能有效预防或减缓“秋悲”。
因时用膳,宜食润燥之品。
医生建议,寒露节气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健脾和胃”为宜。她推荐在此节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肉、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
(《浙江老年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