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17
一间厕所,值得用3000字来“拆解”?
国庆期间,一位学设计出身的微信公众号博主“可可沛沛”在游览鹳雀楼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她坦言,运城之旅远超预期,而最触动她的,竟是景区出入口处一间“平凡无奇”的厕所。这间厕所为何能成为她眼中“最好用的厕所”?一切藏在细节里。
人性化细节:比用户想多一步
双挂钩的巧思:多数公厕只有一个挂钩,而鹳雀楼配备了距离恰到好处的两个。这小小的倍增,完美解决了带娃家庭挂衣物、水壶,以及购物游客挂背包和袋子的多重需求。
有围栏的镂空置物架:尺寸宽裕的不锈钢镂空置物架,解决了手机、纸巾等零碎物品无处安放的尴尬。周围的围栏防止物品滑落,镂空设计易于清洁,保持了持久的干净卫生。
翘嘴水龙头的人机工程学:翘起的水嘴避免了水流溅湿台面和衣物;方便清洗水杯;对儿童尤其友好,孩子伸手即可触水,无需弄湿衣袖。
人文关怀:看见特殊群体的需求
厕所内的座椅区:男女厕入口旁各设3个座椅,这看似“多余”的设计,实则是带娃家庭的“安心岛”。
它让家长可以暂放物品、安顿孩子,甚至完成换尿布、换汉服等操作,提供了一个安全、遮风避雨的室内空间。
对母亲的深度理解:正如“可可沛沛”所言,让她能安心地将孩子安置在座椅上,自己在如厕时通过声音确认孩子安全,这种设计真正读懂了母亲在公共空间的需求。
设计哲学:实用主义胜过奢华噱头
“可可沛沛”走南闯北,见过许多噱头大于实用的“星级厕所”。
她指出,鹳雀楼厕所的成功,在于它用有限的预算,精准地提升了使用感受。其核心是“设计与使用场景不脱节”。每一个细节都源于对游客,尤其是对家庭、女性、长者等群体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
这间厕所启示我们:文旅服务的升级,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宏大改造,更可以是这样一场始于细节、归于人心的“微观革命”。
记者 李婉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