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成长路上的鲜活课堂

——河津市铝基地毓秀小学700余名师生研学小记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17

□记者 陈怡霏 文图

定格欢乐

“盐湖四周泛着白色的泡沫,刚刚听老师讲这是水中微生物在起作用……”“我还看到水下的倒影,真是太漂亮了!”10月15日,在盐湖岸畔,来自河津市铝基地毓秀小学的小朋友们游览拍照,边走边学,感受家乡自然之美和文化魅力。

“区别于教师授课时的单向输出,研学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团队合作,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该校政教副校长卫军霞表示,此次学校共组织700余名师生参与研学活动,走进运城博物馆、河东池盐博物馆、舜帝陵等地,以游促学,探寻文明根脉,坚定文化自信。

聆听讲解

研学现场,孩子们认真学习、主动思考,在体验互动中感受文化传承的意义。“在舜帝陵,我们特意安排了祭祀体验活动,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在行动中感受德孝文化,了解德孝故事,在心里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卫军霞说。“

我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之后我也会更加尊师重道,和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讲文明、懂礼貌。”亲身参与后,小学生辛婉怡说。

在河东池盐博物馆,孩子们解锁“盐”的奥秘,感受小小的盐粒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这比课本知识更生动有趣!”亲眼看到制盐方法后,四年级2班的吴欣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了解了历代盐业的制度改革,知道这片盐湖是人类重要的财富,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小学生温暖这样总结自己的研学收获。

“以前在课本里学习‘华夏文明’,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抽象,今天看到这些青铜器、瓷枕等文物,感觉古人的生活其实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用精致的器具吃饭,枕着枕头睡觉……”面对众多历史文物,小学生毕艺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认知,增长了见识。

走出去,不仅收获知识,更拥有别样的心灵体验。四年级学生王晞锟告诉记者,此次研学之行,美丽的盐湖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走出教室,亲近自然,感觉视野更开阔,心情也更好了”。

“希望孩子们在沉浸体验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实现全面发展。”卫军霞告诉记者。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