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0
10月1日至2日,每当时间来到上午10时,运城博物馆中厅便会出现一位文化使者——身着唐代青色圆领袍的“王之涣”。他从悠扬的古乐声中走来,吟唱着《登鹳雀楼》翩然登场。
这是“河东问道·华夏同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河东故事”活动开场时的掠影。每天10:00至11:30,“王之涣”便会邀请在场游客进行“古今对话+趣味问答”。
“大家好,在下王之涣,从唐代‘穿越’到此。今日与诸位一起问道。”台下,不少游客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刻,孩子们拽着家长的衣角,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这位“从唐诗里走出来的诗人”。
10月1日当天,“王之涣”自我介绍结束后,趣味答题环节随即开始,在“王之涣”风趣幽默的提问中,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徐徐展开。
“运城古称什么?”“王之涣”身形一转,笑问来自福建福州的游客陈女士。
“河东!”陈女士不假思索。
“请听歌曲: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是哪个民族的?”
“壮族。”稍作思考,答案准确无误。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下一句是?”
“西出阳关无故人!”台下观众也异口同声地接了下句。
3道关卡全部通关,陈女士抽到了一份特别的奖品——绘有运城景点与名吃图案的冰箱贴。活动中,每位参与者只要答对“王之涣”提出的3道问题,就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冰箱贴、剪纸摆件、旅游年票、饮品……一份份蕴含运城元素的奖品,成为连接四海游客与河东大地的纽带。
现场答题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舞台一侧便排起了长龙,来自陕西西安、内蒙古呼和浩特、山东济南等地的游客纷纷上台。“通过这种答题方式,孩子不仅觉得有趣,还能记住不少知识。”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本地市民李先生说。这场由市委统战部主办、运城博物馆承办的活动,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将河东历史文化与趣味互动巧妙结合,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深化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
上午11时许,活动接近尾声。在“王之涣”的带领下,全场游客手挥小红旗,齐声高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青年、稚气未脱的孩童,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声音汇聚成同一个旋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样的大合唱非常有意义。”从河南洛阳自驾而来的顾女士说。
黄河在此折向东,留下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河东。一场古今对话的文化互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答题与欢笑中,触摸到了河东大地的历史温度,也读懂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正如黄河水滋养着沿岸的每一寸土地,华夏文明的根脉,也早已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紧紧相连。
记者 徐帆扬 郭 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